xinde

这与永生有何关系?


2012-02-23 10:40:23 作者:张公显 来源:《信德报》2012年2月16日,第6期(总第477期)

    曾在圣人传记中看到一位圣人的生活秘诀,他在从事任何工作之前都会反问自己:“这与永生有何关系?这对荣主救灵有何裨益?”阅后深思细想,这种自省自查式的反问,对于一个爱主之人、一个献身者、一个励志精修者来说,确实是迈向信爱高峰和人生终极目标的良策妙法,急需在信仰生活、灵修生活中大力推广不断传扬。
    面对世俗的浮躁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丛生诱惑,常以上面两句格言反问自己,不仅能够使我们时时事事联想到基督圣训和信仰精神,更能促使我们在美丑善恶是非对错相互交织的人生旅途中审慎选择,去芜存菁,除劣留优,进而获得“防患于未然”的特殊效果,最终使自己的思言行为少出差错而逐渐趋向“完美无缺”,日益相似耶稣基督。
    “这与永生有何关系?这对荣主救灵有何裨益?”的深刻反思,不仅能使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分清真美伪劣、扬善弃恶,也能使我们在平凡小事上始终保持对上主的“赤诚”、“忠信”。因此我们也必须争取在每一件工作、每一项决定之前,常作如此思考,借以帮助我们避恶向善。并且成为一种习惯,好能使自己在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尘世生活中减少瑕疵,避免污染。日趋光明圣善,攀登圣德高峰。
    不管大事小事,我们都该练习作类似的警惕与拷问:
    “我这样的想法是否合乎天主的旨意?是否出自自己的私意?”
   “我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能增加天主的光荣吗?还是为显露自己的知识学问?会产生什么影响?”
    “我参加这个活动有什么超性价值?心灵能获得什么益处?”
    “我穿这么漂亮的衣服是为了让别人称赞吗?我的灵魂也像衣服这样漂亮吗?”
    “我天天洗脸美容,但却为什么忽略心灵的洁净?”
    “我吃这么好、这么饱,算不算克苦精神?是不是应当学习抑制、淡泊、节俭?”
    “我在哀矜施舍时,有高高在上、喋喋不休、伤人自尊的表现吗?”
    “在主日瞻礼,我仍不能停止手中的工作吗?仍然像平日那样紧张繁忙?理由究竟是什么?”
    “无休止的消遣娱乐,花钱时的大手大脚,合乎基督徒的身份吗?别人会误解吗?”
    “热衷于‘面子工程’,购置无用的高档奢侈品,符合神贫精神么?”
    以此类推,我们便会把任何事情都按超性的观点条分缕析地融入日常生活,使我们的思言行为、衣食住行每一个细微环节皆与永生、与天父的慈爱及光荣“挂钩”,对那些明显违背基督圣训、使天主不喜欢的人地事物毅然决然扬弃,避而远之;在诸多善行中选择更善、最善,在众多事务中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先做“主要的”——主所要求的、主所急需的、主最喜欢的,愈显主荣的,其次再做有益公众、和他人灵魂的,然后再做“悦人的”、“让人觉得高兴的”。基本做到“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心勿妄思、意勿妄动”,恒久不辍,依主爱主,至死恪遵规诫,与主相似,活主生命,最终达到圣保禄宗徒所说的那一高超纯粹境界:“你们或是吃,或是喝,或是无论做什么,都要为光荣天主而做”(格前10:31)。

本文标题:这与永生有何关系?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