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会人士谈教宗新通谕:对当代社会问题当头棒喝
2009-10-09 11:16:13 来源:公教报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真理中实践爱德》通谕中文译本经已面世(九月一日初版),由台湾、香港和澳门主教联合出版。译者包括香港枢机、吴新豪神父和李子忠。在香港,通谕会于公教进行社发售。
有神父和信徒认为,教宗新颁布的通谕《在真理中实践爱德》(前译《在真理中的爱德》)能够响应时弊,并提出“团结”和“互补”原则,去处理当代的发展问题。
陈满鸿神父八月底日对本报说,新通谕以“发展”为主线,对社会问题“当头棒喝”,更同时为教会和社会提出响应的原则和方法。陈神父说,新通谕响应当前的经济危机,谈的是实际社会处境,信徒多留意国际时事,便更能够理解新通谕所谈的问题。
教宗七月七日颁布《在真理中实践爱德》通谕,除序言和总结外有六部份,依次为:《民族发展》通谕的信息;当代的人类发展;友爱、经济发展和公民社会;人类发展、权利与义务、环境;人类家庭的合作;民族发展与科技。
“发展是各地共同面对的问题,香港则面对经济、政制和污染等问题的挑战……本地教会团体关注的许多议题都离不开发展,如最底工资和家庭工资。”陈满鸿神父说,新通谕强调人性发展,而本地教会的教育工作亦能够为此作贡献。
与此同时,新通谕论及环保问题,方济会陈满鸿神父说,信仰精神重视环保,但昔日生态主保圣方济等身处的年代,仍未面对工业过分生产、资源短缺等问题,新通谕贴近现代发展,帮助信徒本着信仰精神去保护环境。
新通谕亦肯定维护生命对人类发展的重要,陈神父认为,目前多个地区堕胎率高企,新通谕提醒社会面对这问题,以及重视家庭和婚姻制度。
另一方面,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研究员阮美贤八月称,这道社会通谕帮助香港信徒,在关社工作上响应近年困扰香港的贫穷、青年失业等问题。
天主教徒阮美贤离港赴美进修前对本报说,既分析目前经济危机成因,同时提出以“团结”和“互补”原则去响应。她说,过往的社会训导贯彻这两个原则,而教宗本笃就金融海啸呼吁社会以团结的态度去关心工人。她说,全球化亦影响香港,社会着重消费主义,通谕提醒社会,经济应着重人性幅度。
“本地信徒在关社上的仆人角色体现了团结原则,例如探访长者和智障人士等,但亦不要忽略从先知角度出发,关注不利社会团结的结构问题。”她鼓励信徒在灵性成长中寻找关社上的召叫,以合适自己的方式,把通谕的精神身体力行。
从事工人运动的天主教徒邓燕娥认为,新通谕强调发展须要配合真理,这响应了目前经济过分崇尚自由市场所产生的流弊。
谈到香港情况,职工盟总干事邓燕娥说,虽然部份团体和商业机构推广企业社会责任,但社会整体上经济伦理观念薄弱,以致权力向商业机构一面倒,连许多基本的劳工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如法例未有保障工人的集体谈判权等,故此,社会须要更重视经济伦理。
“社会运动除了针对工人,也要针对消费者,劳资关系不平衡,只会令社会受害。”她认为,教会更多应向基层信徒介绍社会训导信息,并让身处雇、佣不同岗位的信徒加以讨论,更有利于实践教会的经济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