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绛奶奶的《走在人生边上》
2009-02-11 10:16:52 作者:赵国龙 来源:信德报(总第364期)
最近读了一本96岁老人写的书——《走在人生边上》,作者是钱钟书的老伴杨绛。老奶奶今年应该97岁了,不知她身体是否安康?!在这个年龄仍然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真是令人钦佩。心想,自己能活到人家那个岁数,并且还能正常思维,写些东西,该是多么的知足。我这人倒是不求高寿,只求活一天,健健康康,不拖累别人;要是哪一天,天主要收我的灵魂,高高兴兴和大家告别,就觉得很不错了。
老人在书的前言结尾写道:“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
作者说:“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好在我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无党无派,也不是教徒,没什么条条框框干碍我思想的自由。而我所想的,只是浅显的事,不是专门之学,普通人都明白。”
老奶奶这样的人生探索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一)“天”的存在
“……我相信这个秩序井然的大自然,不可能是偶然,该是有规划、有主宰的吧?不然的话,怎能有这么多又普遍又永恒的定律呢?”
“……相信大自然的神明,或神明的大自然,我觉得是合乎理性的,能说是迷信吗?”
“大自然的神明,或神明的大自然,按我国熟悉的称呼,就称‘天’,老百姓称老天爷或天老爷,文雅些称‘上天’、‘天公’、‘上苍’,名称不同,所指的实体都是相同的。”
作者也结合《论语》、《中庸》谈到:“……所谓神,也就是《论语》里的天,也就是我所谓的大自然的神明。(见前文)……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见,无所不知的。能‘敬而远之’吗?神就在你身边,决计是躲不开的。”她也认为:“敬鬼神而远之”的“鬼神”,是“鬼魅”,决不是神。“神”是陪用,“神”字虚而“鬼”字实。
(二)人有“灵魂”和“灵性良心”
杨绛奶奶在“有关人的问题”里写道:“可以肯定说: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这不是迷信,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她说:“人性是全人类所共有,同时也是全人类所特有的。不分贫富尊卑、上智下愚,只要是人而不是禽兽,普遍都有同样的人性。”
她写道:“人的良知良能与禽兽不同而超越禽兽,我就称为‘灵性、良心’。‘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鼓动并督促为人行事都遵守上述道德标准的道德心。‘灵性良心’是并存的,结合‘知’与‘行’两者。”她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劣根性是婴儿失去赤子之心以后,身体里的劣根性渐渐发展出来的。……如本性是恶的,就改不好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
(三)灵肉争斗与统一
“肉体的欲望,和人性里的灵性良心是不一致的。同在一个躯体之内,矛盾不得解决,会导致精神分裂。矛盾必然要求统一。……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这是一种功力,在修炼中逐渐增强,逐渐坚定。……修养不足就容易受物欲诱惑,名利心重就顾不到灵性良心了。”
(四)人的可贵与不变的“道”
“天生万物,人为万物之灵。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不在于他创造的文明。……我们承袭了数千年累积的智慧,又增长了多少智慧?几千年来,有灵性有良心的人至今还在探索人生的真理、为人的准则。好几千年过去了,世道有所改变吗?进步了吗?……现代的文化,比古代普遍多了,各专业的研究,务求精密,远胜古人了;但是对真理的认识,突破了多少呢?……。”
(五)人生磨炼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到的实情。”
“肉体和灵魂的结合有完了的时候。人都得死。人死就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但是肉体的消失,并不影响灵魂受锻炼后所得的成果。因为肉体和灵魂在同受锻炼的时候,是灵魂凭借肉体受锻炼,受锻炼的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一个中介。……锻炼的成绩,只留在灵魂上。”
(六)人生价值
“……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而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其实,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人类天生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
“据说,一个人在急难中,或困顿苦恼的时候,上帝会去敲他的门——敲他的心扉。他如果开门接纳,上帝就在他心上了,也就是这个人有了信仰。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无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也许到临终‘回光返照’的时候,才感到悔惭,心有遗憾,可是已追悔莫及,只好饮恨吞声而死。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
在此,作者引用了英国大诗人弥尔顿的一首诗的大意:“……上帝既不需要人类的效劳,也不需要他赋予人类的才能。谁最能顺从他的驾御,就是最出色的功劳。上帝是全世界的主宰。千千万万的人,无休无止地听从着他的命令,在陆地上奔波,在海洋里航行。仅仅站着恭候的人,同样也是为上帝服务。这首诗也适用于疾病缠身的人。如果他们顺从天意,承受病痛,同样是为上帝服务,同样是功德,因为同样是锻炼灵魂,在苦痛中完善自己。”
“基督教颂扬信、望、爱三德。有了信仰,相信灵魂不死,就有永生的希望。有了信仰,上帝就在他心里了,上帝是慈悲的,心上有上帝,就能博爱众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