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是一笔财富
2006-03-14 08:52:31 来源:信德网
人的一生,烦恼痛苦如影随形,绵延纠缠。所以,人类心灵中的孤独、忧虑或平衡、超脱等状态,属心理现象范畴。而现代人心理状态日趋复杂,又与急剧变化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心理学的功用在现代社会中,愈来愈凸显了。它不仅对商品社会中日趋激烈的利益冲突引起的精神失落、灵魂迷乱有纠偏救妄的作用,更有提升人格品位、优化人文环境之意义。
想起上面一些意思,是因为刚读完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著的《关注灵魂》一书。此书从生命之不完善,人生之不圆满出发,以宗教家的慈悲情怀、用诗情艺术的语言,画出了人性的奥秘来。欲望与灵魂的冲突,精神对现实的超越,人格心理与生命潜能的发挥等等,都是书中探讨的问题。倡导有灵性的生活方式,激励自我,维护人性尊严为该书的宗旨。
一般人凭着本能追求愉悦,拒绝苦作。所以当他或她遭逢不幸时,总先问天诘地,责难命运。托马斯·摩尔灵魂心理学开宗明义,就是要人们真正乐意接受人生全部喜怒哀乐之馈赠,丢掉生活平稳顺达的幻想,承认痛苦与生俱来,人生无常,旦夕祸福,而悲剧总有其必然性。这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随时想到死,是为了积极地生。容忍缺陷,善待苦难,从不圆满中体会到生命的伟大庄严不可欺,这是灵魂赐予的礼物。
明乎此,我们就可把人生的不圆满视为灵魂丰富得以体现。忧郁是欢乐的前奏,挫折或许是成功的条件。一场大病也能促人自省,重新认识生命。人生价值观幡然改变,具有脱胎换骨的效应。人在悲痛中,才容易触摸到深藏的灵魂。
托马斯·摩尔在书中写道:“灵魂的创造力并非为杰出人物而设置。灵魂的创造力指有灵性地生存于世上。我们很努力做世俗事务的同时,也就造就了灵魂。”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理发师、泥瓦匠或是艺术家,是大财阀还是小商贩,只要你身心投入做力所能及的事,于过程中获得灵魂的快乐,这就够了。至于劳绩大小或可不论,重要的是被他人及社会所需要,从中体悟到自我价值。在《关注灵魂》一书中,托马斯·摩尔这一论述,对凡庸和朴素的普通人抱有深深亲爱之情,充溢着以人为本的关怀和慈悯。
当今商品经济社会环境中,有一种称为“心理现代主义”的趋势潮流:不加批判地接受现代社会价值观,盲目推崇技术,过度追求功利,狂热投入电子媒介,让广告操纵人类的生活方式,即便芸芸众生失去理性,被潮流时尚裹胁吞噬。于是媚俗成为流行的人生态度,人被彻底物欲化、工具化后,灵魂和精神也就湮没了。现代人的渺小与贫困就在于此。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未得到的想要的,二是得到了想要的。”前者指的是欲望,后者说的是欲望满足后的灵魂空虚无聊。二者的冲突构成了人性之永恒。
摘自2000年3月30日《文汇报》 吴茂华/文 傅铎/荐 有删节
想起上面一些意思,是因为刚读完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著的《关注灵魂》一书。此书从生命之不完善,人生之不圆满出发,以宗教家的慈悲情怀、用诗情艺术的语言,画出了人性的奥秘来。欲望与灵魂的冲突,精神对现实的超越,人格心理与生命潜能的发挥等等,都是书中探讨的问题。倡导有灵性的生活方式,激励自我,维护人性尊严为该书的宗旨。
一般人凭着本能追求愉悦,拒绝苦作。所以当他或她遭逢不幸时,总先问天诘地,责难命运。托马斯·摩尔灵魂心理学开宗明义,就是要人们真正乐意接受人生全部喜怒哀乐之馈赠,丢掉生活平稳顺达的幻想,承认痛苦与生俱来,人生无常,旦夕祸福,而悲剧总有其必然性。这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随时想到死,是为了积极地生。容忍缺陷,善待苦难,从不圆满中体会到生命的伟大庄严不可欺,这是灵魂赐予的礼物。
明乎此,我们就可把人生的不圆满视为灵魂丰富得以体现。忧郁是欢乐的前奏,挫折或许是成功的条件。一场大病也能促人自省,重新认识生命。人生价值观幡然改变,具有脱胎换骨的效应。人在悲痛中,才容易触摸到深藏的灵魂。
托马斯·摩尔在书中写道:“灵魂的创造力并非为杰出人物而设置。灵魂的创造力指有灵性地生存于世上。我们很努力做世俗事务的同时,也就造就了灵魂。”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理发师、泥瓦匠或是艺术家,是大财阀还是小商贩,只要你身心投入做力所能及的事,于过程中获得灵魂的快乐,这就够了。至于劳绩大小或可不论,重要的是被他人及社会所需要,从中体悟到自我价值。在《关注灵魂》一书中,托马斯·摩尔这一论述,对凡庸和朴素的普通人抱有深深亲爱之情,充溢着以人为本的关怀和慈悯。
当今商品经济社会环境中,有一种称为“心理现代主义”的趋势潮流:不加批判地接受现代社会价值观,盲目推崇技术,过度追求功利,狂热投入电子媒介,让广告操纵人类的生活方式,即便芸芸众生失去理性,被潮流时尚裹胁吞噬。于是媚俗成为流行的人生态度,人被彻底物欲化、工具化后,灵魂和精神也就湮没了。现代人的渺小与贫困就在于此。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未得到的想要的,二是得到了想要的。”前者指的是欲望,后者说的是欲望满足后的灵魂空虚无聊。二者的冲突构成了人性之永恒。
摘自2000年3月30日《文汇报》 吴茂华/文 傅铎/荐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