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宁伽这类人,他大面积地去感受各种各样的人生和土地,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之旅,信仰之旅。我个人不相信,一个人经过这么漫长的跋涉之后,他身上的神性不会增加,善的力量不会越来越多地被召唤出来。
我们也不该忽略精神的慈悲善工:解人疑惑、教导愚蒙、劝人悔改、安慰忧苦、恕人侮辱、忍耐磨难、为生者死者祈祷。如你们所见,慈悲不是「好好主义」,也不是感情用事。
一如报道中所说,一些灾民在接受了进德的物质和精神帮助后,并不知道帮助他们的人是谁,甚至没有听说过天主教。显然,这种理念和做法正是宗教慈善事业的精神。爱是含忍的。
90多岁的他,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写满沧桑。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又是如何献身福传事业,拓展基督神国的呢?
有人熟悉信仰,能说会道,但却不愿意舍身实干……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或几块坚硬的“埂”,我们应该虔诚地求天主破除这个坚硬,从我们的身内取掉铁石的心,而换上血肉的心,并赐给我们一颗新心,在我们五内放上新的精神
炼路的重点是悔改,祛除与福音精神不符的思言行为,修炼内心,消除贪恋世俗的私心杂念。明路则是在心灵得到一定的净化之后,发自内心地愿意跟随基督,有意识地反省在谦卑、爱德等方面的问题,主动地祈祷、修行。
专家学者的授课,使我们换了一个角度来看宗教,对宗教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让我们天主教的主教、神父、修女和教友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教会是大公教会,我们与所有的宗教都对话,包括无神论者我们也与他们对话。
但严格来说要到了翡冷翠大公会议(1439年)和特伦多大公会议(1563年)时才正式被教会宣布为天主教的信理请参阅天主教训导文献(即DS)第1304、1580及1820条。
可是面对当前的局势,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警告显得格外切合时局:凡目的在毫不加以辨别地消灭整个城市或广阔地区及其居民的战争行为,都是反对天主及人类的罪行,应坚决不疑地加以谴责6。
特别是天主教在梵二大公会议后提倡教会本位化——即作为基督徒应将信仰融于自己固有的民族文化之中。台湾神职界在探讨本位化神学方面有不少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