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不敢病,不敢伤,更不能言退,在2002年至2005年的三年间,丘索维金娜总是时刻记着这三点,因为自己任何小小的意外,都可能让病床上的孩子失去生的机会。
中文有“雠仇”之说,从字形上看,“雠”本来就是两个人面对一个“言”字,从而“校雠”亦即校正讹误。那么,“对”则一定成“敌”吗?“雠”不正是对话吗?
如今的我,由原来的不念经,变为恭恭敬敬地跪在耶稣圣像前祈祷,吃饭睡觉前祈求,吃完饭以及起床后感谢,并且在每天的思言行为等方面,要求自己全心全意过信仰生活,做好榜样,争取成为天主的好子女,好能用实际行动感染周围的人
当我们的心充满了玉器、钻石、金子的光泽,以及而来的仇恨、嫉妒、纷争,所引发出的语言、行为、想法,就会使我们陷入忧虑、愤怒、痛苦的黑暗;当我们的心充满了信仰、真理、福音之光,以及而来的敬畏、感恩、仁爱的思言行为
在夫妇生活的沟通中,下意识的“要求”和“应该”很容易以不同的变相面貌表露出来,我们会用一些自认的“客观标准”套用在对方的思、言、行为上面,而并非面对对方此时此刻的具体真实情况,结果是很多时候都产生心理的负担
对基督徒而言,这条道路蒙受修和圣事的支持(参阅:哥一20),它「要求我们摒弃思言行为上对近人和对万物的暴力」。
我们的祈祷由诉说而静默,再由静默变为倾听,他的声音就会清楚、明确、与明晰地传过来;“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皆极言致静获益;时刻在静默中准备着。
圣奥斯定曾言:“声称爱天主却对穷苦人无动于衷者,实为虚伪。”(45号)随后,他回顾了修会团体为病患、孤儿、寡妇和乞丐提供收容,以及解救奴隶受害者的工作。
《大西西泰利先生行迹》对此有一段描述:时(利玛窦卒后),有内宦言于相国叶文忠(向高)曰:诸远方来宾者,从古皆无赐葬,何独厚于利子?文忠公曰:子见从古来宾,其道德学问,有一如利子乎?
“欲言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无一幸免和例外的结局都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