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难民区:概况难民区在法租界之南,南至方浜路(今方浜中路),东、西、北至民国路(今人民路),呈半月形,占据南市老城厢北部约1/3区域。难民区收容了约30万人,超过租界。
1715年,郎世宁到达京城,居住在东华门外的天主教东堂内。当时康熙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作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
我们的郭满东神父就是其中一位。三年前毕业于此的郭神父这次带队,特地将参观修道院列入朝圣日程中。第一次回娘家的他心情显得有些激动,见了这里的一切格外亲切。这里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记录了他生活的轨迹。
而《汉法辞典》则由于黄嘉略的过早离世而未能全部完成,在巴黎国立图书馆东:疗部的1140页遗稿中,人们可以从中看到黄嘉略和弗雷莱等人合作的丰硕成果,书稿的每一部分都考虑到了欧洲读者的实际需要。
这六座教堂分别为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圣奥斯定教堂、主教座堂、圣安多尼教堂(花王堂)、圣母雪地殿教堂(东望洋炮台附近)。另外,大三巴牌坊和耶稣会纪念广场属于文化遗址遗产。
1958年10月9日,教宗比约十二世逝世,田耕莘枢机主教赴梵蒂冈,成为第一位参与教宗选举的华人枢机,当时因田枢机身体欠佳,只能坐在轮椅上,王伯尼神父就负责田耕莘主教的起居生活,并代为投票,属于历史上第一位以神父身份参与教宗选举的人
1967年6月26日升任为枢机。1962年至1965年间他出席了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参与《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的编写工作。
我真切地认为,本人此行并不是什么“破冰之旅”,而是时任香港主教的胡振中枢机1994年访京之后的延续。正如我在不同场合所反复强调的,我们教区被已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委以作“桥梁教会”之重任。
高雄教区已故单国玺枢机(1923—2013)等也曾在若石总修院就读,也是蒲敏道神父的学生。单枢机曾在回忆录中述及这段历史。奥地利和瑞士耶稣会省虽然不大,但都曾派出优秀的会士来华服务。
首先我愿意谢谢Re枢机的致辞,也特别感谢他的旺盛的精力:一位九十岁的人能有如此精力!勇敢地前进!圣诞节的奥秘再次在我们的心中唤醒一种意料不到的惊奇——关键的词——的宣报:天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