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有这样一首圣歌,标题是《想起主的恩典》,歌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主的爱,我的生命早已不存在。如果没有主的恩典,哪有我盼望的今天。坐在主你的面前,泪水湿了衣衫。想起主对我一生的恩典,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天主是仁慈的爱。
这一共融的目标是让我的生命相似他的,让我转变成符合称为活泼的爱的那一位。" 教宗表示:"我们需要一个接近我们的天主,一个为了我们,爱我们的天主。
心灵的「癞病」使我们对爱和怜悯无动于衷,借由自私、偏见、冷漠和不宽容的「坏疽」来摧毁我们。解药是什么?是爱天主和为近人奉献自己,不带恐惧和偏见,没有算计和利益的考量。
当我们感到被爱时,也会经验到一种让爱运动的力量;正如保禄宗徒所说,“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格后5:14),它催迫我们,感动我们。
这不是信仰危机,而是爱的最末阶段--完全交托到终极之爱的最末阶段。耶稣的大喊并非绝望之音,而是真诚之声,是将真理推向完美,是在万籁俱寂时依然坚守的信念。
而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提醒:如果我们不在世上以爱回应他人的需要,即使我们拥有万贯家财,在永恒里也可能一无所有。
她说:“我在教会的心中要做爱,因为只有爱能推动一切。”她是典型的“神贫”、“温良”、“哀恸”者。②圣方济各·亚西西:温良与心洁他放弃荣华富贵,拥抱贫穷与自然,被称为“和平的缔造者”。
教宗爱中华,把这幅上海丝绣画留在自己房间。老教宗一生为信徒们行降福礼不止千万人众,临终前却独独记得叶先生,记得中国,托人把他常用的一串念珠送到了上海。念珠面前,叶先生不单是虔诚,更多是自豪。
从小到大,我没有像那天那么想看到神父,只要有一个神父,不管他是老还是小,我就是想办告解。告解完就觉得平安了。也许我没罪,但总觉得做得不够。因为有这种经验,现在我更了解别人想被安慰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