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个灵修老师是李笃安主教,他发现我身上存在的毛病后,常常提醒我,要做个谦卑的修道人。他在灵修课堂上,也常常教导我们,谦德是修德的基础,他本人也是位谦卑的主教。
答:因他心中刚硬、自负权力,当发现无法掌控梅瑟与天主的要求时,就以死亡相威胁(出10:28)。他的拒绝正使他更贴近最终的毁灭。问10:梅瑟如何回应法郎的威胁?
著名的考古学家桑志华、德日进等神父曾在这里发现过珍贵的古人类化石,以及相当丰富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为“河套人”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我们很快就发现圣神这些令人惊讶的禁令背后的原因:第二天夜里,宗徒在梦中接到命令,要求他进入马其顿。因此,福音离开了其故乡亚细亚,进入了欧洲。
若双方能放下攻击的姿态,转而以“自省”为起点,或许会发现:那些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实则是彼此内心需求的呼唤。中国处世哲学中的“中庸之道”,恰似耶稣所言“不要论断人”的实践指南。
但耶稣帮助他发现,生命的主导权也在他自己手中。耶稣邀请他站起来,摆脱糟透的情况,并拿起自己的床(参8节)。那床不应被丢弃——它代表着他患病的过去、他的历史。
我到达伯多禄广场后,才发现人山人海,顺着广场,去瞻仰的队伍排列成半圆形,人潮向前慢慢一步一步移动。原来我想错了,下午的人並不比上午的人少,反而更多。
简言之,我们发现自己正经历似非而是之地——我们渴望幸福,却难以拥有毫无阴霾、恒久不变的快乐。我们既要接纳自身的局限,同时又无法抑制想要超越它的渴望。我们内心深处总觉缺些什么。
圣母升天节给我们的希望当圣母升天节的圣歌再次回响,它带来的不仅是对一位伟大女性的纪念,更是天主启示我们一种对现代性困境的深刻反思:我们应当如何重新拥抱被异化的身体,如何以信德之光穿透死亡的幽谷,以及如何在女性(乃至所有被边缘者)身上重新发现那不可剥夺的神圣尊严
这不是一个是否无辜的问题,而是发现自己软弱的门徒提出的问题。这不是有罪者的哀号,而是那些渴望爱却意识到可能造成伤害者的低语。正是在这种觉察中,救赎的旅程开始了。耶稣并没有为了羞辱而进行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