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这一生有您真好!对于二舅,我更敬仰的则是他忠贞不屈的品格。1965年,正在上初中的二舅被老师寄予厚望,但因坚持写明宗教信仰,报考被卡住了。
回想这么多年,从信仰灵修的角度来说,我们基督徒一生都在和天主建立关系,这是信仰生活的一个主旋律。
在这个村里,天主教会建筑有宏伟的教堂、修院、医院、育婴堂、养老院等。江南除徐家汇外,恐以此为最早的传教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圣教会,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觉得幽静明洁,与我所居的乡镇,大不相同。
教宗写到,“具有深刻信德以及卓越文化及科学才华”的耶稣会士,“将生命中的漫长岁月奉献给了颇有成效的东西方对话。同时,他在伟大中国人民的文化(背景下)鲜明地展开奠定在福音基础上的活动。
这时老教友王贵、王华英、王志义、梁栋臣、张志诚、王福、马登英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马上行动起来:清垃圾、拔野草、修断墙、安玻璃、平整堂院、粉刷墙壁。
据阿根廷《21世纪趋势》周刊网站报道,欧洲人玛提欧·利奇(中文名利玛窦)在中国生活了28年,是东西方交流的使者。为纪念他逝世400周年,各项纪念活动业已展开。
如果没有当时的文字记载,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要想更好地了解耶稣基督所宣讲的福音和初期教会的活动,将是非常困难的。教父们的著作和历代教会信仰见证等文字著作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会的传统。
一个非常有趣的且值得我们反省的现象: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神父修女们,却不如一位普通教友传福音的热情和效果显著;财力雄厚,设备完美的修会团体或教区,却不如贫穷简朴、微小无名的修会或教区更有活力、更有福音精神
战国时期的荀子将人与其他的生物等进行比较后,十分精辟地总结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意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
青年时的圣斯德望,到英格兰和法国深造后,返回英国故乡的途中,在慕洛默隐修院借宿,见众人勤操苦行,一心敬主,不为俗务分心,就决心加入这个灵修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