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我们像个小孩样的依偎在天父的怀抱里,投奔上主说:主,求你引领我,我本愚鲁,一无所知,一切是你所指,由你所引,因你而成;主,请背我过河,我什么也不会,我虚无、又没能耐,我愿意降服于你;主,你曾创造奇迹,求你再显神迹;主,求赐怜悯
远方的强权在毫无怜悯地利用着我们,当作试验室中的试验品。但是我们,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我们本来是兄弟,我们愿意手拉手,和气地居住在我们可爱的帐幕之中。我们愿意彼此分享兄弟之间的友谊及好客的精神。
为了让我们特别重视超性爱德的实践,主耶稣曾在公审判的训谕中非常清楚地指出了他在日后审判时所厘定的赏罚标准,就是对自己身边兄弟姊妹的态度,究竟是对他们的痛苦灾难表示同情怜悯关爱?或是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即使那些与之相处的教外朋友一提起神父也是称赞不已,特别是在他被强迫劳动为东堡村拉大粪的那些年,几乎每天都要从兴平化肥厂上下班工人的人流中穿梭几趟,他那安静自若无忧无怨的神态,不仅得到了他们的同情和怜悯,
他说,他也记不清旺旺是怎么来到这个小镇的,只是看到他有些弱智,遭人戏弄,心生怜悯。就给了他一些吃的,没想到,这一给就是三年。
三十三年之久,耶稣隐藏他的天主性,只在怜悯受苦的人中显奇迹治愈他们时,才偶尔显露了他的天主性。
‘神贫、温良、怜悯似乎不能使我们发迹’。若我们没有敞开的心,没有体尝过那使人得救的圣神安慰,我们便无法明白真福八端。这些新法律属于那些得救的人,那些向得救敞开心灵的人。
耶稣对这位失去了儿子的寡妇动了怜悯的心。耶稣知道在当时成为寡妇意味着什么。上主对寡妇有一种特殊的爱,关心她们。
她们保留了婴孩的性命,让他们生存,因为她们“敬畏天主”;天有“好生之德”,天主“怜悯众生……爱一切所有”(智十一:24),它是众生的创造者,是生命之源及保障。
这个爱就是使自己知道效法上主同情和怜悯的态度,就如我在四旬期文告中所提醒的。文告的题目就是:‘耶稣见到群众,对他们动了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