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贫、温良、怜悯似乎不能使我们发迹’。若我们没有敞开的心,没有体尝过那使人得救的圣神安慰,我们便无法明白真福八端。这些新法律属于那些得救的人,那些向得救敞开心灵的人。
耶稣对这位失去了儿子的寡妇动了怜悯的心。耶稣知道在当时成为寡妇意味着什么。上主对寡妇有一种特殊的爱,关心她们。
她们保留了婴孩的性命,让他们生存,因为她们“敬畏天主”;天有“好生之德”,天主“怜悯众生……爱一切所有”(智十一:24),它是众生的创造者,是生命之源及保障。
这个爱就是使自己知道效法上主同情和怜悯的态度,就如我在四旬期文告中所提醒的。文告的题目就是:‘耶稣见到群众,对他们动了慈心’”。
卅三年之久,耶稣隐藏他的天主性,只在怜悯受苦的群众,显圣迹解救他们时,才偶尔显露他天主性的光荣。
宣读朱主教向本教区全体子民发出的慈悲禧年牧函,朱主教结合方济各教宗《慈悲喜年诏书》的精神,以《慈悲,从聆听开始》牧函阐述慈悲的含义,他表示:天父是一切慈悲心和慈悲行为的根源,耶稣不断地透过自己的言行,把一位慈悲怜悯的天父的形象不断地介绍给人
他们在圣母忠仆会士龙基神父的带领下,默想《若望福音》中耶稣怜悯罪妇的事迹。龙基神父指出,天主的宽恕是「真实的爱」,敦促人成为更好的人。
世界各地哀恸者的泪水形成了一片「悲痛之洋」,恳求怜悯、同情和安慰。教宗说道:「我们需要来自天主的慈悲和安慰,每个人都需要。
慈悲的微妙即在於此:以怜悯看待人的过去,并鼓励人走向未来。主耶稣不仅为罪妇扫清道路,还鼓励她继续前行,不要再做他人眼中的‘对象’,而要成为生活的主角。
圣人传记中敬主爱人、淑己克修、牺牲自我、彻底奉献等英豪事迹是值得我们钦佩效法的独特典型、闪光楷模,阅读之后,必会巩固我们的信德,强化我们的望德,激励我们的爱德,使我们的谦逊、良善、坚韧、顺服、虔诚、敏捷、慷慨、仁厚、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