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交替时,他们还受邀到上海复旦大学讲学;最初三年(1998-2000年),他们在春季时去上两周的讲座课;之后每年秋季去上一学期的课程,一上就长达九年(2001-2009年)。
七苦山现状 遵照梵二会议的精神,按照“礼仪年与日历的一般准则”,将“圣母七苦”瞻礼,改称为“痛苦圣母”纪念日(我国是从1993年开始正式启用此纪念日的)。
01在缅怀米理朋神父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耶稣会原奥地利省会与河北省东南部,尤其原景县教区,即今日的衡水教区及其临近教区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渊源。
虽入红尘,志向高洁,年已衰老,矢志不渝。发心三百年济困觉民,立志亿万户普生乐土。不要讥笑,蜉蝣想摇动泰山,精卫要填塞大海。只要志向不变啊,水滴也能石穿。
正如明年禧年的诏书所提醒的,这是不落空的望德。12.因此,一个基督徒的生命是信仰生活、在爱德中积极主动,并望德满盈地等待主在光荣中归来。
有条件的堂区应为不能来教堂的人送弥撒上门,送圣体到家,让老人能在精神上得到天主的慰藉。
2.在一个炎暑的星期日下午3时,圣体降福后,教友们散去,几个外国神父习惯走到树荫下的大路上消热。那次,我父亲带我正走到钟楼前的广场,遇到了他们,其中一位神父抓住我的双耳,把我提到半空,我父亲在旁笑。
,我们看不到它的丢失,然而,当我们把孝敬父母长辈和物质供给划等号时,当我们和兄弟姐妹比较谁付出得多,谁付出得少,并试图使之平等时,我们已经把孝敬当成一种义务;当我们按部就班去参与弥散,心怀忧虑抱怨去领圣体时
这就如同食物一样,人吃的食物是死的,吃的人是将食物中所含的各种营养吸取来变成自己的生命;而耶稣圣体也是食物,但是活的食物,吃的人可不是将耶稣变成自己的生命,而是吃的人的生命要变成耶稣的生命,这即是我们常说的分享天主的生命
由于长年累月忙于工作,对家中的事情难免有所耽搁,妻子也会吵他几句,可他不愿意还嘴,而是趁活干完有点闲暇时,骑着脚踏车来到教堂耶稣圣体前,把心中的委屈说给主听,这就给了他莫大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