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圣地洞儿沟
2007-10-15 09:07:24 作者:佚名 来源:信德报(316期)
洞儿沟堂区是太原教区历史上古老的堂区之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西南10公里处,西靠吕梁山,东临汾河,南临三晋名人罗贯中故里———清徐,北靠省级名胜旅游区———晋祠,隶属姚村镇管辖。洞儿沟堂区一直以来是太原教区的一个重要堂区,与圪潦沟齐名,仅次于太原总堂。因此,在太原教友中流传有“洞儿沟、圪潦沟,主教神父不断头”的俗语。论起信教时间,洞儿沟可谓历史悠久,从1633年比利时人耶稣会会士金弥格将天主教传入太原,后又传到洞儿沟村,迄今已有220余年历史。天主教传入洞儿沟以后,便在村内及南山坡、北山坡建造了育婴院、教堂、修院等多处建筑,后来随着教会的发展,洞儿沟逐渐成为在中外天主教史书上享有名气的村庄,现在洞儿沟已被定为“七苦山生态旅游区”。洞儿沟现有教友1300余人,全村都是教友。
七苦山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七苦山传奇
“七苦山”得名在百年之前。据说那时每到白露秋分季节,从南山顶上就会出现一片黑云,紧接着就会有冰雹袭击,导致村民年年外出逃荒。因村民皆为教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祈求天主。神父带领众教友举着十字架爬山祈祷游行,把十字架插到南山顶上,恳求天主免去村民的冰雹灾难,结果从此冰雹不再落下,村民的庄稼有了保障,从此洞儿沟在教会史上写下一页传奇的篇章。
七苦山得名
“圣子高悬十字架上,痛苦之母站立其旁。”
9月14日是“光荣十字圣架”节,说起十字圣架的敬礼是和圣妇海伦娜分不开的。她是罗马帝国君士但丁大帝的母亲(皇太后),当时,她到耶路撒冷朝圣,决心要找到耶稣的真十字架。她费尽辛苦,于公元320年9月14日,终于找到了耶稣的十字圣髑,就在加尔瓦略山上盖了一座大圣堂,供奉十字圣架。
敬礼十字圣架上的耶稣,自然会想到十字架下与他同忧同苦的圣母。所以,教会很早就有举行敬礼圣母痛苦的庆节,通常在圣枝主日前的星期五,以此来表示圣母的痛苦离不开耶稣。1913年教宗比约十世将圣母七苦节钦定到9月15日,光荣十字圣架节的次日,说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是圣母主要的痛苦。洞儿沟的神长教友,每逢秋收季节,总要感念十字圣架的保护,免遭冰雹之灾。因十字架与圣母是如此的紧密相连,为感谢十字架与圣母的恩德,于1924年在南山上建起了“七苦山圣母堂”,南山也就从此改名为“七苦山”。
七苦山重建
文革期间“七苦山圣母堂”惨遭破坏,荡然无存,教友祈祷诵经只能暗中进行。改革开放后,历任本堂神父都为修建完善圣地操劳费心。1992年,时任本堂的李建华神父在太原教区李建唐主教的全力支持与指导下,开始了宏伟的圣母七苦大殿与祭坛的建造,圣殿与祭坛的建筑是中国的风格。上主的事业往往让卑微的人来承当,泥手泥脚的人们伸出肩膀,贫穷拮据的人慷慨解囊。经过5年零9个月的汗水流淌,终于在1998年9月15日,举行了圣母七苦大殿与天坛的祝圣与剪彩大礼,并在弥撒中宣读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赐予“圣母七苦山的宗座祝福”。
七苦山现状
遵照梵二会议的精神,按照“礼仪年与日历的一般准则”,将“圣母七苦”瞻礼,改称为“痛苦圣母”纪念日(我国是从1993年开始正式启用此纪念日的)。“痛苦圣母”真实地表达了圣母的一生,圣母的一生,是完全沉浸在痛苦之中,这一改变表示圣母的痛苦不只七苦,她的一生和耶稣同忧同苦,其含意远比“圣母七苦”深远、广阔。为求得圣母时刻护佑,主教带领神父、教友们在每年圣枝主日前星期五与9月15日,两次隆重地庆祝圣母七苦节,诵经祈祷,感恩祈福。每年除这两个节日举行大规模的朝圣活动外,在每年5至10月的每月13日及其他月的首瞻礼七,四面八方的朝圣者也来往不断,络绎不绝。
七苦山上的中式圣坛
每年春夏秋三季,当你来到七苦山脚下向山上望去,满目翠绿,尽收眼帘。山坡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山花,满山的松柏苍翠欲滴,一座古老的城堡式修院坐落在七苦山脚下,被绿树山花环抱,仿佛向人们诉说着美好的昨天,宣告着灿烂的明天。顺着台阶向上爬,映入眼帘的是“之”字形的上山路和栩栩如生的十四处浮雕圣像,向世人诉说着耶稣的苦难历程,也时刻启示我们人生之路的苦难和曲折,要勤做补赎,多做善工。
当你拜完苦路,穿过雄伟的“上天之门”,拾级而上,具有民族特色的祭坛和圣殿已在眼前。祭坛的广场四周是由现任本堂韩巨堂神父2007年新建的十二宗徒像,他们屹立两旁,真像是保卫圣母山的卫士。
天高气爽,圣殿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圣殿前两座喷泉喷出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玉洁冰清,这是圣地的泉水,品一口清凉的泉水,水沁人肺腑,使人顿觉心旷神怡,仿佛一切的污浊杂念都被洗涤的洁白无瑕,一切烦恼忧愁都被抛到九霄云外,身心又经受了一次重生的洗礼。
进入圣殿,十字架上的耶稣、痛苦的母亲、以及同苦同忧的门徒,让你心痛让你忧。
走出圣殿站在上天之门,极目远望,面前汾河水蜿蜒流淌,右手石鸡山侧清泉湖宛如明镜,左手北山庚子年致命坟、修女、神父坟遗迹仍在,与七苦山相并建造的白墙红顶骨灰堂色彩鲜明,崭新的教学楼窗明几净,这一切为洞儿沟增添了迷人风采。
方济各会院
方济各会院静静地坐落在七苦山脚,会院由圣艾士杰主教从山东请来建筑师法国籍神父潘德盛设计绘图,1891年动工,1893年建成,它曾在中国教会史上有其重要的一页。它不仅是方济各会培养修士的重要基地,还是方济各会传教士的大本营,凡来山西的方济各会士几乎都来过洞儿沟。改革开放后,来太原洞儿沟旅游朝圣的海内外天主教人士,定会参观这座会院。这里曾做过预修院,也曾做过大修院,通过这里,为太原、榆次两教区,输送了不少修士、也培养出了不少本国籍神父。
真福雅松达与方济各修女院
圣富格拉主教带来七位外籍修女于1899年春在太原府内大北门街主教座堂创立了圣巴斯卦修女院,后于1900年被毁,第二批修女6人,继承先圣,奉命于1903年元月2日,来到山西太原县洞儿沟开展工作,因当时省城会院尚未建成,临时在此设立修女院。1904年6月20日,第三批修女6人来到洞儿沟,其中就有真福玛利亚雅松达修女。该修女于1904年3月19日启程来中国,经山东到太原,来到洞儿沟她们的会院。这里有一座孤儿院,她负责厨房与洗衣房和喂牛、挤奶、种菜等杂活。1905年3月洞儿沟发生伤寒,孤儿们不幸染上伤寒,3月19日雅松达修女自己也染上了这病,病情日渐加重,4月7日进入临终状态。忽然,一股柔和的清香弥漫整个病房,在场的人都很惊讶。这股奇香直到雅松达逝世三天后才完全消失。年仅27岁的雅松达虽然没有做过大事,但她把一生献给主,用她的谦卑赢得了天主的喜悦。1954年教宗比约十二世立雅松达为真福品。
1905年底,省城修女院建成,洞儿沟圣巴斯卦修女院重返省城修女院。1924年,在真福玛利亚雅松达去世19年后,太原教区主教风朝瑞接受了中国神父们的建议,委派方济各会士乔宝慎神父,在真福玛利亚雅松达居住、服务、去世的会院,成立了国籍修女会,取名“方济各三会修女传信会”。修会创建时有修女7位。
堂区发展历史
洞儿沟天主堂,现有圣堂、神父楼、修女院、教友活动朝圣住宿楼、诊所、幼儿园等建筑。
本村教堂曾迁移过四次。最初为教友段天恒的四眼石窑,以后迁往北山鱼池旁十间房内,1900年义和团运动前,村内盖起教堂,于是,敬礼活动迁入新堂。1932年榆次教区由太原教区划分出后,榆次教区主教富济才于1939年建现时教堂。新教堂系南北向,呈十字架型,共32间,为罗马式建筑,气势巍峨,装饰古雅,堂名“露德圣母堂”。
2002年腊月二十六正当人们准备过春节之际,由于线路的老化,一场大火突然降临,在前任本堂梁神父奋不顾身的带领下,众教友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堂顶提水扑火,进教堂抢救物品。火灭了,可堂顶没了,人们开始忏悔、开始哭泣、风雨无阻地在院内祈祷,含着泪水参与弥撒,向天主哭诉。终于,天主俯允众求,感动各方人士纷纷解囊,经过八个月的艰苦努力,装修一新的圣殿在圣母升天节再一次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赖天主的助佑,修完圣堂善款仍有剩余,于是梁先宝神父又把堂院装修的像花园一般!绿色的草坪、洁白的小羊、鲜艳的花朵,葱郁的树木为堂院增添无限生机。
堂门外是一片广阔的广场准备作停车场,这是几任神父辛苦才换来的,尤其是现任本堂与相关教友一次次地深夜交谈,一次次地耐心工作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堂区礼仪组织
洞儿沟的教友在神父的带领下,形成统一有序的堂口,先后组建了礼仪组、歌咏队、锣鼓队、管乐队、民族乐队、老年组、青年组、读经班、辅祭班等团体。日常祈祷、工作、学习井然有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儿朝圣者不断,常常需要有人来接待、准备饭菜。这个神圣而重大的责任由礼仪组与歌咏队以及一些教友自告奋勇地来担当。每次她们都放下农活、家务,尤其是在七、八月正当她们卖桃子最紧张的时候,她们总是以无私的奉献、无上的服务,来到堂口为朝圣者服务,从餐饮到住宿无不精心安排。她们不仅向天主奉献自己的时间,还常常把他们的农产品无私奉献给朝圣者。今年他们还在千亩桃园内办起了农家乐园,举办了首届“采摘节”,用自己的爱心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
提到歌咏队与礼仪组也许有人会问:她们是何队伍呀?她们是活跃在堂区服务的妇女组织,人数虽不多,各组织20位左右,但在堂区的服务工作中却付出很多。尤其礼仪组———名曰礼仪,实质上是服务团体,该组织成员平时坚持不懈学习教会要理知识,在服务工作中,积极主动参与,而且不惜牺牲与奉献,努力实践所学到的。在生活中她们常常自己组织、策划,去办一些活动或祈祷,每主日她们还去附近村子去传教。
另外有一支特别队伍———老年组。他们是堂区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要,构建的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在一起歌唱、交谈、分享、学习,尽享晚年的幸福、健康、快乐。自成立以来,他们以独特的风格活跃在堂区。为堂区缝制被褥、看望病人,安慰忧苦人,为临终者祈祷,参与堂区的服务。今年韩神父准备让他们加入方济各第三会。
在堂区还活跃着一支年轻队伍———青年组,该组织成员都是初中毕业至高中、技校、中专、大专等学历。他们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常常为堂口出板报、教要理,为堂区服务。同时神父们注意到对青年信仰培育的重要性,利用节假日请修士、修女、老师们为他们讲课,带他们朝圣,组织各种活动,使信仰得到了巩固。
走过伤心,走过泪水,让每颗心再次飞起来。抬起你的脚,奉献你的心,让每个朝圣者,都来到圣母妈妈的面前,就让这朝圣之旅在我们的脚下继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