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小路》是香港思高圣经学会出版的一个小册子,简单、实际,是初学读圣经的小指南,教你读经的态度、时间、由何处读起、读经的三种方式以及用圣经祈祷等。本报转载过来,与读者共分享。
枢机主教巴罗尼乌斯(Baronius)所著的《教会史》写道:阿黎玛特雅人若瑟被放到了一个小木舟里,流放到大海,木舟中没有橹,也没有帆。
她是我妹妹的舍友,小名叫苗苗。一个来自张北县的18岁少女,但脸上却透着比同龄人更为明显的成熟。苗苗不是教友,但她的奶奶却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热心祈祷,积极地参与教内各种活动。
寄居在祖传但名义上已归公的江南罱网船上,父母是渔夫渔婆,我则被天主赐予了一个身份:小渔夫。到了8岁时的初春,为了上学,我才离开父母的渔船,到陆上定居的“渔改房”内生活。
他们宣誓的时间是5日周一下午3点,地点在保禄小堂。这几天,梵蒂冈城国政府忙于安排住宿空间、梵蒂冈城国的后勤工作,以及梵蒂冈警卫队的安全任务。
2)圣女小德肋撒:称耶稣为“和我的心一起跳动的那一位”。3)圣女傅天娜:将圣心敬礼聚焦于“天主慈悲”。圣若望保禄二世更将慈悲敬礼与圣心紧密相连,表明圣心敬礼始终与慈悲行动一体两面。
小总结:若瑟以信仰诠释自己的苦难,看见天主的手引导历史。兄弟们经历了羞愧、悔改与家庭重建。雅各伯老年得喜讯,家庭进入天主为他们预备的新阶段。
截至1701年,全国十二省区中亦只有119个西方传教士,但全国教徒就已多于30万人[庄吉发,〈清代前期对天主教从容教政策到禁教政策的转变〉,原载《历史与宗教﹣纪念汤若望四百周年诞辰暨天主教传华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撒慕尔先知在寂静的夜晚,于独处时聆听到天主向他的呼唤。他的心向天主开放,他信赖这种声音,并随时待命,准备启程。我们在独处时,在听什么声音呢?听属天的声音还是属地的声音?我们的心常向天主开放吗?
他像一位不屈不挠的先知,持续不断地向更多的贫童敞开光启的大门,他的这个愿景将在光启分校得到进一步实现。最近几年,苏神父的健康在我们预期中逐渐衰退,每周三次透析,他坚强地维持了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