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人的宗教经验
2007-07-12 09:22:11 作者:吕渔亭 神父 来源:“耶稣爱你网”
乍看这个问题,好像有点问题,信仰应该是理性的产物,还谈什么感性不感性。
过去我也曾这样想,但最近几年我渐渐开始感到怀疑。尤其十年前回大陆探亲,见到母亲那种虔诚的信仰后,更使我感觉信仰是理性的产物这句话,其中可能有问题。母亲是一位标准的文盲,她从来没有进过学校,更没有时间去学习信仰的道理。对宗教她几乎什么也不懂,她只知道头上三尺有神明,人应该多做好事,否则死后要下地狱。有关教会的种种,她似乎更不清楚,她只知道在遥远的什么罗马有一位“教皇”,圣人中大概除了圣母玛利亚及圣若瑟外,她就不认识第三位了。当然主日必然罢工望弥撒,星期五不能吃肉,自己的女儿一定要嫁给教友家庭等等,这些她都遵守。但她之所以遵守,只因为这是神父说的,至于为什么如此,她一无所知,也似乎不想知道。
靠着这种连3岁儿童都不如的宗教知识,她竟能在30多年的非常时期中,保存了她那虔诚的信仰。这,你又当如何解释?她每天照样念早晚课,一有空就念玫瑰经;由于她把那串破念珠整天套在手上,线上的珠子早已不翼而飞。二弟不知从那里找来几片小木块,中间钻个洞,两边打个结,她就有了一串“新念珠”。但那串念珠却长得离谱,挂在小孙女的脖子上,几乎可以拖在地上走!
她这种信仰从那儿得来的呢?你说她的虔诚来自对宗教的“理解”,那简直是开玩笑,她连宗教最基本的道理也一窍不通,连她天天念上几百遍的天主经、圣母经,里面说些什么,她也毫不知情,遑论什麽信仰的真谛了!
当然,最直截了当的回答,是说她那种出于内心的信仰,是天主圣神的直接“干预”,是天主亲自在冥冥中牵着她的手在前进。“这是超越理智的奇事,也是我不能明白的妙理。你的双手在那里引导着我,你的右手还在那里扶持着我。”(咏139:6~100)
的确,讨论信仰问题的时候,有时除了借用天主的神力外,似乎也别无选择的余地。大陆经过长期的阶级斗争和十年文革浩劫,圣堂被拆了,神父劳改了,三、四十年不曾参加过一台弥撒,或领过一件圣事。按常理而论,在这种情况下度生的教友,应该早已背弃了信仰,或至少不再把信仰放在心上才对。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他们信仰的热诚不但没有衰退,而且比以前变得更笃诚更坚固。这又当如何解释!试问除了天主的特殊恩佑外,我们还能有更好的说词?
母亲的例子有其特殊的地方,也可能只是一种物极必反的现象,我们大可不必在这里做文章。我们这里所想讨论的,是一个一般性的信仰问题。再者,信仰既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那么超自然的“神力”必然存在其间,这点,谁也不用否认。其实,我们所以不够热心,不能行其所信、信其所行,可能正因为我们祈祷的还不够,天主的殊恩还没有进入我们的心中所致。
因此,谈信仰而不谈超自然的神力现象,也就是我们普通所说的圣宠、宠佑、恩佑等超自然的神佑现象,似乎也讲不通。但我们还可以问,在天主的宠佑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先作些准备?天主的超自然神力可能正像新郎一样,早在门口等候多时了,只是我们还没有打扮好,房间也没有布置好,他暂时不便进来罢了。要知道,“超性”必须奠基在“本性”上,只有我们的本性就绪后,超性就像东风一样,必然会吹入我们的心窝。
我想谈四个问题:一、信仰与经验;二、信仰与灵感;叁、信仰与感情;四、信仰与神圣。这样的分法,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而且都与我个人的经验有关。这样做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我希望把理性的宗教观念,拉到日常生活中的感性层面里来。过去谈宗教信仰,似乎太强调抽象观念中的哲理:天主万有真原、永远的存在实体、灵魂不灭、宗教信仰之形上论等等。谈宗教我们当然也要谈哲理,但只谈哲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于事无补。我们可以比拟信仰中的理性层面像人之骨干,信仰之感性方面则是人之血肉。骨干与血肉,两者都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感性似乎比理性更实际,因为推动我们去实现信仰生活的,不是理性而是感性。
过去我也曾这样想,但最近几年我渐渐开始感到怀疑。尤其十年前回大陆探亲,见到母亲那种虔诚的信仰后,更使我感觉信仰是理性的产物这句话,其中可能有问题。母亲是一位标准的文盲,她从来没有进过学校,更没有时间去学习信仰的道理。对宗教她几乎什么也不懂,她只知道头上三尺有神明,人应该多做好事,否则死后要下地狱。有关教会的种种,她似乎更不清楚,她只知道在遥远的什么罗马有一位“教皇”,圣人中大概除了圣母玛利亚及圣若瑟外,她就不认识第三位了。当然主日必然罢工望弥撒,星期五不能吃肉,自己的女儿一定要嫁给教友家庭等等,这些她都遵守。但她之所以遵守,只因为这是神父说的,至于为什么如此,她一无所知,也似乎不想知道。
靠着这种连3岁儿童都不如的宗教知识,她竟能在30多年的非常时期中,保存了她那虔诚的信仰。这,你又当如何解释?她每天照样念早晚课,一有空就念玫瑰经;由于她把那串破念珠整天套在手上,线上的珠子早已不翼而飞。二弟不知从那里找来几片小木块,中间钻个洞,两边打个结,她就有了一串“新念珠”。但那串念珠却长得离谱,挂在小孙女的脖子上,几乎可以拖在地上走!
她这种信仰从那儿得来的呢?你说她的虔诚来自对宗教的“理解”,那简直是开玩笑,她连宗教最基本的道理也一窍不通,连她天天念上几百遍的天主经、圣母经,里面说些什么,她也毫不知情,遑论什麽信仰的真谛了!
当然,最直截了当的回答,是说她那种出于内心的信仰,是天主圣神的直接“干预”,是天主亲自在冥冥中牵着她的手在前进。“这是超越理智的奇事,也是我不能明白的妙理。你的双手在那里引导着我,你的右手还在那里扶持着我。”(咏139:6~100)
的确,讨论信仰问题的时候,有时除了借用天主的神力外,似乎也别无选择的余地。大陆经过长期的阶级斗争和十年文革浩劫,圣堂被拆了,神父劳改了,三、四十年不曾参加过一台弥撒,或领过一件圣事。按常理而论,在这种情况下度生的教友,应该早已背弃了信仰,或至少不再把信仰放在心上才对。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他们信仰的热诚不但没有衰退,而且比以前变得更笃诚更坚固。这又当如何解释!试问除了天主的特殊恩佑外,我们还能有更好的说词?
母亲的例子有其特殊的地方,也可能只是一种物极必反的现象,我们大可不必在这里做文章。我们这里所想讨论的,是一个一般性的信仰问题。再者,信仰既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那么超自然的“神力”必然存在其间,这点,谁也不用否认。其实,我们所以不够热心,不能行其所信、信其所行,可能正因为我们祈祷的还不够,天主的殊恩还没有进入我们的心中所致。
因此,谈信仰而不谈超自然的神力现象,也就是我们普通所说的圣宠、宠佑、恩佑等超自然的神佑现象,似乎也讲不通。但我们还可以问,在天主的宠佑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先作些准备?天主的超自然神力可能正像新郎一样,早在门口等候多时了,只是我们还没有打扮好,房间也没有布置好,他暂时不便进来罢了。要知道,“超性”必须奠基在“本性”上,只有我们的本性就绪后,超性就像东风一样,必然会吹入我们的心窝。
我想谈四个问题:一、信仰与经验;二、信仰与灵感;叁、信仰与感情;四、信仰与神圣。这样的分法,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而且都与我个人的经验有关。这样做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我希望把理性的宗教观念,拉到日常生活中的感性层面里来。过去谈宗教信仰,似乎太强调抽象观念中的哲理:天主万有真原、永远的存在实体、灵魂不灭、宗教信仰之形上论等等。谈宗教我们当然也要谈哲理,但只谈哲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于事无补。我们可以比拟信仰中的理性层面像人之骨干,信仰之感性方面则是人之血肉。骨干与血肉,两者都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感性似乎比理性更实际,因为推动我们去实现信仰生活的,不是理性而是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