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们的世界弥漫着消费主义、明哲保身、日进斗金和个人主义等各式「筵席」的时候,福音却召叫每个人参加神圣的盛宴,亲身体验与上主和与他人相遇的喜乐、分享、正义及兄弟情谊的共融。
由于演讲的邀约太多,我不得不有选择性地去,所以我选择的标准是,这些邀请我的单位必须是对社会、对人类有影响力的。几年中,光是在外面,大学、医院、监狱,大约就做了二百多场演讲。 而在这其中,我首选大学。
43.信友应起立:—自唱“进堂咏”开始,或当主祭步向祭台时,直到念完“集祷经”止;—福音前唱“阿肋路亚”时;—恭读福音时;—念“信经”与“信友祷词”时;—自“献礼经”前的引言“各位兄弟姊妹,请你们祈祷…
这是同一个地方,就在教堂旁边发生的事情,泾渭分明地区别出人类的善和恶。 强大的宗教力量,对人的培育和教化不可缺失。就在教堂附近发生的这两幕,一个是这么残忍,一个是这么仁善。
他相信人类的未来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彼此理解、彼此欣赏。他相信上帝的创造是丰富多彩的,上帝要我们享受这多彩的世界、多彩的民族、多彩的文化,享受上帝对于每一个个人的关爱。
那是一份宽恕到底的慈悲,达到人类大爱之高峰的慈悲:父啊;宽恕他们罢!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三、从祈祷中培养一颗慈悲的心 正如圣热罗尼莫这位伟大的圣人所教导我们的:祈祷是基督徒灵命的呼吸。
在创世时,天主把自己的花园——伊甸园给了人,还会跟人在乐园里散步,这是人类多大的恩典——天主的“豪”!造物主竟然愿意屈尊就卑——自“贱”,跟受造的人做朋友。
“天主渴望与人分享祂的永福,祂创造了宇宙万物,为了给具有自由的人类显示祂的存在和美好,同时祂也赋予人在现世与来世藉着认识、爱慕祂及永远光荣赞美祂,来达成自我实现或永福的机会。”
换句话说,教会的礼仪就是履行我们人类得救的工程。原来教会本身既是属人的又是属神的,是有形兼无形,表现于行动,潜心于默祷,行动是现世的,目标是来世的(礼仪2-7)。
⑴.美国著名生理学家默里对人类的心理需要进行了归纳,从而得出夫妻和谐必须满足双方的五种心理需要:第一.尊重的需要。自尊心自幼即有。一旦受到损害,便会痛苦不已。如果受到尊重,则会感到欣慰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