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我愿一生做他们的“妈妈”!

—— ——访二十多年一直服务孤残弃婴的王清芬修女

2014-02-12 11:11:02 作者:孔喜慎 来源:《信德报》2014年1月23日,4期(总第568期)

    《爱的奉献》这首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确,是爱温暖着每一个人,是爱创造了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是爱让一个个悲惨的生命点亮了希望之光。世界正是因着每一个人的无疆大爱才美丽,因着每一个人的付出奉献而精彩。宁晋边村“黎明之家”的王清芬修女以自己服务孤残弃婴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爱的魅力。

一、家庭背景

    王清芬修女自幼成长在一个虔诚事主、善良淳朴的教友之家。浓厚的宗教氛围,良好的家庭教育塑造了她纯真善良的心,与主建立了密切而牢固的关系。她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受天主大爱的感召,立志为主奉献终生,以整个生命彰显天主的光荣,以爱心服务显示天主的大爱,这个想法儿为她今天从事的教会公益事业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体验生活

    1988年,18岁的王清芬来到位于边村的小德兰修会体验生活。来到这里服务的第一站就是到修会开办的“黎明之家”(孤儿院),这里收容着患有各种疾病的孤残弃婴。18岁的少女要尝试做个小妈妈,角色由一个受宠的孩子突然变成了一个要给予爱的母亲,真的很难。临来之前曾听别人说,服务这里的孩子太恐怖了。然而王清芬却抱定了一个信念,要想做修女就得肯于牺牲,无论派我做什么都要说声“是”。但是当她真正投入到这个服务工作当中时,却与她想象的截然相反,她说:“不但没有感觉到恐惧,反而让我深感甜蜜,因为在照顾这些孩子们的过程中,让我更走近了服务人的天主,更懂得了天主的大爱,为孩子们做每一件事,甚至喂孩子们一口饭,我都感觉是在服务基督,这不仅增进了我与天主之间的爱,也让我对这些孩子们的爱和怜悯之心越来越强烈。”


在寄养家庭的活动上,孩子们给王清芬修女系上蓝丝带以示感恩

    在那个年代,黎明之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30多个孩子挤在一个大坑上,王修女与其他修女和孩子们睡在一起。由于没有自来水,都是教友们从很远的地方挑水给他们用,如此来之不易的水,王修女和其他修女们非常珍惜,冬天早晨的洗脸水她们舍不得扔掉,而是用来和煤泥;由于没有水洗澡,修女和孩子们身上都长了虱子,而且身上总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当她们去教堂祈祷时,身旁的教友都能闻到这股味道,有些教友便露出了不舒服的表情,王修女说:“面对这样的情形,我并没有感到委屈,我觉得我们对这些孩子的服务工作非常有价值,因为耶稣说:你们对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我们也确确实实为社会减轻了负担。”另一方面,借着这样的服务天主也给了她们祝福,修女们有了很强的凝聚力,铸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修会也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就这样经过了4年的体验生活之后,王清芬于1992年正式成为了小德兰修会的一员。

三、用“心”谱写无疆大爱

    为王修女来说,1995-2000年是最辛苦的几年,黎明之家空间狭小,一个床上挤着七八个孩子,甚至床上再支搭小床,白天放在床底下,晚上放到床上面,就成了上下铺。为了给孩子们寻找空间,为使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为让黎明之家更好地发展,给孩子们找生活费、医疗费以及为孩子们上户口又成了她们要面对的问题,同时要地、要教产、拜访各个政府部门,为孩子们修建宽敞的住所也都需要一一落实。经过努力,2001年孩子们终于有了稳定安全的家。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正常上学,为了户口的问题奔走,几经周折,2003年终于有了一个没有监护人的集体户口。在5年的时间里,她和修女们以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谱写了一首“无疆大爱”的赞歌。
    2005年前后,关心孤儿的爱心人士多了起来,黎明之家迎来了春天。孩子们大多需要手术治疗,王修女和她的姐妹们常常开车奔走在前往北京的高速公路上。她经常是拿一个水壶,里面装上一壶疙瘩汤,饿了就喝一口,她说:“在外面吃饭很贵,一想到孩子们正急需手术、治疗,就不忍心花钱买饭,能省一分就省一分。”有一次王修女带着一个孩子去北京治病,有一位修士搭了黎明之家的便车,途中当修士看到王修女带的水壶时,就问她说:“修女,我可以喝一点你的水吗?”王修女当时尴尬极了,不能说不给,给吧又不是水,只好把水壶递给了他。当修士打开盖子时却发现里面装的是疙瘩汤。修女对孤残儿童的这份大爱深深地打动了这位修士。


黎明之家的修女在给孩子们做康复训练

    2005年,王修女和开车的巩修女一起去北大口腔医院为唇腭裂的孩子做手术。到了午饭的时候,王修女和她的同伴一连走了几个餐馆,价钱都很贵,附近也没有什么便餐可以吃,转了一公里也没找到10块钱以下的一碗面,最后咬咬牙饿着肚子就回去了。她说:“今天想起来我觉得很对不起修女们,为了给孩子们节省一点钱,我自己挨饿,也让修女们跟着挨饿。”但修女们都没说过一句怨言。每遇这样的情况,她们都坦然接受。“我特别感恩这些姐妹们,感恩我的团体。”说到这里,王修女潸然泪下。正是因为爱和理解,修女们一起描绘了一幅幅“爱”的感人画卷。
    王修女不仅在饮食上节省,当她外出办事的时候也是一样,经常是从站牌步行两三公里返回到修会,从不打车。有很多人问过她,为什么不打车回修会?她说:“我们黎明之家的每一分钱都是教友和爱心人士们捐助的血汗钱,甚至有些是老人们捡垃圾换来的钱,自己舍不得用,来捐给我们的,我要尽一切的可能珍惜每一分钱。”
    宁晋县有一位以捡垃圾为生的老太太,心地善良,王修女每次去看望她,老太太都会给王修女200块钱,修女说:“当我手捧老人递过来的钱时,我的心情不是‘感恩’两个字能够表达的。”
    有一次王修女去浙江温州办事,联系到了“信德”的通讯员高晓虹老师,并住在了她家。临走前,因为路途遥远,高晓红要给她买飞机票,被王修女断然拒绝了,她说:“太破费了,留着给孩子们动手术吧!下个星期将有5个孩子需要动手术,省下钱给孩子们用,我乘大巴就可以了。”
    无疆大爱汇聚黎明之家,基督之爱点燃了王修女爱主爱人的火焰,也是这份爱,成为了王修女一直在服务孤残弃婴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坚定动力。


在过去的旧房屋里,修女们喂孩子饭

四、齐心协力建家园

    由于黎明之家的孩子越来越多,为了使孩子们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曾经两度修建房舍,在修建的过程中,为了节省开支,全体修女和工人们一起搬砖头、卸沙子、抬钢筋等等。当时修会的生活非常艰苦,每顿饭只有馒头和咸菜。王清芬修女回忆说:“为了修房盖屋,修女的手上都磨出了大血泡,最后形成了厚厚的老茧,但是不管多累,没有一个人抱怨,不管多苦,没有一个人退出。”
    王修女说:“从人性方面来说,这几年确实很不容易,很艰难。在为这些事情奔波的时候,我曾深感无助与孤独,这怎么能是一群女孩子做的事?”但当看到孩子们搬进新家后的舒适与开心,她和修女们感受到了服务的价值和意义。


天二宝在用嘴叼两只笔画画

   

五、主,你要我做什么?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拼风闯雨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经历特别的痛,也会走入人生的低谷。同样王修女刚强的背后,也经历了人性软弱的一面。
    为了能满足孩子们的生活、医疗、康复、教育、住房等需求,需要不断地筹款,王修女说:“曾经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乞讨者,总是张口向别人要,这种感觉特别难受。”孩子们的需要不仅仅是吃口饭解决温饱,更需要一个全人的关照。很多时候王修女倍感无助,诸如:健康、父母一样的关照、时时刻刻的陪伴,特别是看到孩子们对家庭、父爱、母爱的渴求,纵然是拯救了一个个生命,可是还是感到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果只靠人性的力量,真是太难了,王修女说:“曾经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委屈。那几年我看不到也听不到主,我的生命几乎也消耗到枯竭了,一个孤残婴儿在我的手里,我变得没有感觉,几乎是麻木的状态,我向天主呼号:‘主啊,如果你愿意,请拿去这个杯吧’,莫非我要一辈子做这样的工作吗?但是转念一想:‘我真的能离开这些已经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孩子们吗?’因为多年以来,修女已经和孩子们建立起了一种很深的情感,她说:“如果我离开他们,他们就少了一个保护伞,就会让他们经历第二次被抛弃。”她的内心充斥着一种张力,带着内心的矛盾王修女做了一次避静,在整个的避静中她不停地问一句话:“主,你要我做什么?”完成天主交给她的使命,是她一生的坚持,最终在祈祷中体验到了主的邀请,她说:“我愿在和孩子们一起经历痛苦的经验里去经验受苦的耶稣,体验主对我的渴望。当这种渴望渐渐清晰的时候,我开始了真正的修道生活——主动答复天主对我的召唤,我现在从事这份服务不再只是被动接受派遣,更是我主动回应主的渴望。”为了回应召唤,为了孩子们的幸福,王修女在服务的这条路上,不再畏风雨,不再惧坎坷,牵手基督,勇往直前,直到今天。


黎明之家的天青青(右二)与天芳芳(左二)婚礼的当天

六、修女的“最痛”

    “爱莫能助”是王修女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
    20多年服务孩子们的经历让王修女感受到了无数次的无奈和痛心,她说:“最令我痛苦的是孩子们被遗弃后那种撕心裂肺、无助的哭喊声。每一个孩子来到黎明之家都会这样哭上好几天,只有哭得绝望了的时候,他们才和这些陌生的面孔慢慢地建立关系,每一声哭喊,都会让我感到无助和纠结。”在孩子们的哭声面前,修女们常常会有一种无奈感,因为父母能给的,修女们不能给,但是王修女说:“虽然我们有些东西不能给予孩子,但是我们愿意尽全力做一盏小小的灯,给孩子们带来一束亮光、一丝温暖,让他们看到希望。”


春游

七、“家”——孩子温馨的港湾

    曾经流行过一首歌《我想有个家》,这首歌的每一句歌词都唱出了孩子们最真切的心声,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有家就有爱,有家就有快乐,有家就有安全感。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的理事长张雯在“中国民间儿童养育研讨会”上说:“孩子最需要的是一个家。”王修女对此深有同感:“即使是孤儿院的孩子们,他们也更喜欢寄养在家庭里。”
    黎明之家的一个孩子的可怜情形让王修女终生难忘。一对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是残疾,出于各种原因把孩子送到黎明之家,但是这个4岁的孩子记住了来时的那条小路和那个大门,从他来到黎明之家的那一刻起,一连几天的时间,拉着王修女的手,指着那条小路,声嘶力竭、连续不停地哭喊着说:“你带我去找爸爸,你带我去找爸爸……”这一声声的哭喊把王修女的心都哭碎了。
    一天傍晚,一位爸爸把一个3岁的男孩放在边村教堂门口,对孩子说,你坐在这里等着,爸爸给你买油条。之后爸爸离开再也没有出现。天黑了,孩子在苦苦地等候,直到半夜,孩子还是不肯让修女们抱回黎明之家,“我要等爸爸,我要等爸爸。”直到深夜才肯跟着修女们到孤儿院。虽然有暖和的房子,有热乎乎的饭菜,可是几年过去了,孩子还是一直坚持着等候爸爸,等候爸爸买油条回来接他回家。看着这样一个个绝望的孩子,王修女的心痛到了极点,但是王修女再痛也没法给孩子一个爸爸,没办法给孩子一个有亲生父母的家。因此,王修女在“中国民间儿童养育研讨会”上极力呼吁:“期望家长们千万不要再抛弃自己的孩子了,家里再穷也不要让他们失去父母,请尊重你们的孩子,给他们亲情,他们是有情感的。”的确,孩子们最需要的不是金钱,不是物质上的丰富,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来自父母的那份真情真爱,来自家庭的那份温暖。


黎明之家孩子的日常生活

    不只是这些服务孤残弃婴的人们想让孩子们有个家,连这些长大了的残疾孩子们,也向父母们发出了呼吁。黎明之家的天二宝是一名双手残疾的孩子,父母从小就把她丢弃了,但她以非凡的毅力学会了用嘴叼笔画画,且画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并在“中国民间儿童养育研讨会”会上做了展示。她在播放黎明之家的视频上说:“当时我的父母以为我活不了了,但在修女们的爱心照顾下,我活了下来,而且还学会了画画。我想,我的父母如果看到我今天的作品,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我希望像我一样的孩子们的父母别再抛弃我们,我们给家庭带来的不是伤害,而是爱,我们只是身体上残疾,如果你们收留我们的话,我们会一起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带给你们快乐。”我想,天下每一位做父母的听到这个孩子的呼声,都不会无动于衷。
    在研讨会上,笔者采访了黎明之家的另一个孩子——天超超,他的视力有障碍,在读高中二年级。他说:“在学校里有时会遇到别人对我身体的嘲笑,但是面对这些,我会一笑而过,不会让这些不健康的东西来影响我的学习和生活。我的身体可以残疾,但我的心灵不可以残疾,我要活出自我,我要学有所成,将来回报那些给予过我爱和支持过我的人们,回报我们的社会。”好一个坚强懂事的孩子。更可贵的是孩子们那顽强的生命,那坚韧不拔的毅力,那纯洁美丽的心灵。
    谈到自己为之奉献了二十多年的服务工作时,王清芬修女充满了感恩,她说,一定会继续为孩子们好好服务,为孩子们尽好“妈妈”的责任。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让我们在服务孤残弃婴的这条道路上,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服务去传递基督的大爱,齐心协力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为他们的未来描绘一幅精彩的画卷。”

    注:要想更多地了解王修女,请参阅“信德”2013年4月4日总第529期第五版《王清芬修女印象记》。

本文标题:我愿一生做他们的“妈妈”!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