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司铎的经历,也没有堂区的经验,更没有司铎的生活感受,只能从教友的视角对如何树立司铎的形象谈一点思考和感想,不妥之处还请司铎们批评指正。
伯多禄首席堂外弥撒之前是没有这个计划的,至少我,计划里是年内陪伴日渐年迈的母亲去一趟台湾,了却老人家一桩心愿,如是教堂组织的朝圣活动那自然是极好的,因为母亲总是觉的纯粹的旅游是折腾人,浪费钱!
只有加强文明对话,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才能避免文明冲突,实现构建和谐世界的愿景。 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夏季号)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
我们从四个方面反省今天的瞻礼,(1)十字架的渊源;(2)十字架的寻获;(3)十字架的意义;(4)光荣与耻辱的张力。
(路6:39-45)主耶稣讲出了人的常识都能明白的事理,然而,奇怪的事却常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我们都知道瞎子不能带路,因为他不仅自己看不到眼前的路,更看不到通往远处的路。
赋予本圣事的恩宠,帮助我们更深更透彻地理解圣教会的道理,增加我们的信望爱三德并在生活中活出我们的信仰。这些道理在一些基本的教理书中都可以读到,我就不作特别发挥了。
难中信仰在这场地震大灾难中,信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对天主的爱仍然持有一颗笃信的心?还是完全被痛苦征服、对信仰悲观失望?
我们怎样生活就怎样祈祷,因为怎样祈祷就怎样生活……《天主教教理》卷四2725条凡是祈祷的人,心中常会有这样的声音响起:今天我有点太累了,简单画个十字圣号算了。
一、怎样准备领洗(一)领洗前,要有相当长的一段准备时间我们圣教会刚成立的最初几个世纪,一个教外朋友想加入教会,需要经过两到三年的慕道期,他们一方面学习教理,另一方面要改正他们过去生活的恶习,培育教友生活的品德
他知道耶稣的行事吗?圣经告诉我们若翰的作为:生在旷野,宣讲悔改,实行洗礼,为将要来的那位修直道路,准备善良的百姓。若翰对自己的行为存有怀疑吗?或许这并不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