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种让福音深入扎根于本地文化的精神,在梵二会议之后得到了再次振兴,如今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很多堂区在牧灵实践中能够更为灵活开放地把传统元素运用到礼仪生活中来,而在海外的华人信友团体中,富有中国特色的祭拜形式、圣乐与圣像
关于圣物美术方面,过去刚恒毅总主教曾提倡圣堂圣像采取中国式,不少人作过尝试。奇怪的是,外国人喜欢中国像,而本国人反而不喜欢看。这当然出于习惯是一个原因。
如法国图藏清同治八年《圣教圣像全图》。法国图藏约清康熙五十三年仁爱圣所校梓《思正恩言》。徐家汇藏书楼藏,约清康熙三年尚佑卿的《天儒印正》。光绪二年出版,平遥古陶方济会第三会司铎田文都辣编《圣教对联》。
最引他们注目的还是圣堂内的圣像和殿堂结构。
今天的中国教会使用自己的语言举行圣事,享有本地圣乐,另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圣堂和一些本地化的圣像艺术也得到发展。
具体的工作主要有:研究工作,如研读圣经、教父学、灵修学和宗教学等;还有接待客人、陶瓷制造、圣像绘画、家具制作和印刷出版等。
奉献教堂及祭台礼典》(OrdoDedicationisecclesiaeetaltaris),editiotypica1977,cap.IV,n.10;“罗马礼书”(RitualeRomanum),《祝福礼典:
对至圣圣体、十字、三提三甩,圣髑、主的圣像、礼品、福音、五伤蜡、主礼、歌咏团、群众、遗体、三提(ductus)两甩(ictus);对圣人的圣像,两提两甩。93.向祭台:一提一甩。
祂在那里受天主子民尊崇的圣像正等待着你们。祂对你们有信心,也指望着你们!祂有很多话想对你们每个人说……。你们不要害怕注视祂的双眼,祂的眼中充满了对你们无限的慈爱。
还有一次张桂兰与两位亲家一起买了100个圣像钟表,送给新领洗的教友每家一个,像类似的事还有很多。现在赵江勤夫妇与福传伙伴们已经福传了117人领洗。当问到张桂兰:你的腿这么痛,以后还要坚持去福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