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缅怀中国教会的朋友林慈华神父(上)


2022-07-15 17:29:15 作者:叶声 来源:信德网

(北京时间)7月10日清早(美国东时间9日晚),林慈华神父(Rev. Lawrence W. Flynn, M.M.)在纽约玛利诺会安老中心安息主怀,享年93年。林神父是“中国教师和陶成者项目”(下简称“教师和陶成者项目”)的创办人,堪称中国教会的恩人。获知林神父去世的消息后,各地华人神长教友,尤其曾留学美国的神父、修女、主教纷纷为这位中国教会的朋友献祭祈祷,并深切缅怀。笔者虽然不是该项目的留学生,但与林慈华神父认识多年,也与其继任负责人翁德光神父(Larry Lewis, M.M.)和廖光昭神父(Clancy Engler, M.M.)及现任负责人田明德神父(Tim Kilkelly, M.M.)是好朋友,曾协助一些教区及修会向其推荐过部分留学生。


晚年的林慈华神父

在追忆林慈华神父并为其献祭时,与其交往的一幕幕再次浮现眼前。在听了部分留美神长的深情往昔追忆后,更加感受到那一份份对林慈华神父发自肺腑的感谢,当然也包括感恩和不忘玛利诺会的神父、修士、修女及所有支持该项目的当地修院、包括华人在内的当地神长教友长期以来的慷慨付出。藉此机会,梳理、回顾一下从1991至1994年之间及前后,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及各大修院在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教师和陶成者项目”等派遣修生、神父、修女赴美留学的经过,以便为中国地方教会史留下一些史料。


北京时间15日晚(美东时间15日上午)11点,玛利诺会神父、修士、修女及留学神长教友在其纽约的会院为林慈华神父举行葬礼。(请大家也为林神父祈祷)祈主赐伊永安。


一、与林慈华神父的相识、相惜

第一次见到林慈华神父是1988年秋末冬初的一个周末,在上海佘山修院的阶梯大教室。在大学任教的林神父周末来修院为修生们补习英文,锻炼口语。当年正在佘山修院进修的我便有机会认识了林慈华神父及其他几位在此教书的神长。

阶梯教室授课

次年春晋铎后,应金鲁贤主教的邀请,我开始了在上海教区的文字事工。在服务地方教会的同时,也有机会认识更多当地神长教友及访客朋友。当年适值上海教区试行推广梵二礼仪的中文弥撒,作为当时在上海的最年轻新铎,我有幸陪同当地几位老神父在徐家汇大堂和佘山修院小堂与罗国辉及林慈华等神父共祭,并受教区和修院的邀请,在主教府聚餐分享,一起参观堂区。

1990年冬初,我从上海返回家乡服务,开始艰难的创业之路。期间,林慈华神父特地赶来探视、鼓励,我们得以再次相聚。后来应金沛献主教之邀,协助他在沈阳接待林铎,并与裴军民和张克祥两位新铎相聚。


辽宁金沛献主教接待林慈华神父

多年后,有幸应邀做客玛利诺会的纽约会院。一个周末,林慈华神父单独邀我外出午餐叙旧。餐后回到会院,他又兴致勃勃地带我参观他收藏的一幅幅东方礼圣像以及一尘不染的房间,回忆他在华的美好岁月……他没有任何的怨言,只有美好的祝福及希望。

林慈华神父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两次回应圣召,在牧职路上属于大器晚成。他20岁时曾经加入玛利诺会,但5年后离开,后入读波士顿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在海内外的公立学校两次执鞭从教,也曾在海外服兵役,在美国天主教明爱会(Catholic Relief Services)服务,亦在外交部门工作,其足迹遍布欧非亚三洲,如德国、法国、刚果、越南、摩洛哥和印度,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及社会服务经验。步入中年,一个偶然机会,他再次经历了被召叫,经过分辨,1981年53岁的他重新加入玛利诺会,经过圣召陶成及在香港和坦桑尼亚的海外实习,于1987年获得神学硕士学位,并领受铎职。

 甫一晋铎,即被长上派往香港玛利诺会团体,并在大陆重拾教鞭,惠泽中国学生兼及修生。虽然中文只会一言半句,但他充分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尊重中国传统习俗及社会制度。毫不夸张地说,晚年的他深深地爱上了中国和中国教会。他教学有方,又非常认真负责,因此深得师生们的欢迎和爱戴及政教各界的尊重。根据其英文姓Flynn的谐音,他的学生更为他起了一个非常地道的中文名字“林慈华”。


在中国教书服务的同时,林慈华神父耳闻目睹了基层教会接班人严重青黄不接的现状和各地修院师资严重缺乏的情况,他心中逐渐有了如何加强培育的设想。一方面,他访问了一些教区主教,并主动联系“一会一团”,讨论培育研究生的合作计划,希望为中国教会留学生提供赴美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在美国为中国教会寻找奖学金。那个时期,他经常一年之内不辞辛劳数次奔波于中美之间,从而为两国教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二、林慈华神父与“教师和陶成者项目”及初期的留学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初期,林慈华神父曾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1987—1989)和上海复旦大学(1989—1993)任外教,同时亦应金鲁贤主教之邀兼职佘山修院(1988-1992),之后又应宗怀德主教之邀在全国修院任外教(1993—1997),并探访国内各大修院及一些地方教会。

为玛利诺会士来说,上海和辽宁再熟悉不过,因为他们的前辈曾在上海和辽宁抚顺等教区服务过。林慈华神父来中国后,优先选择接触和服务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附近的苏州)和首都北京及玛利诺会士昔日服务过的辽宁。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些大修院陆续开办起来,面对各地修院严重缺少师资的现状,为解燃眉之急及长期的发展需要,金鲁贤主教较早提出了“请进来”和“派出去”。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主管部门的理解支持下,上海佘山修院和全国修院是最早获准邀请境外师资并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修院。上海和北京也是最早公开外派教友和司铎留学生的教区。

金鲁贤主教在出访海外和在国内接待国际友人时,更是有前瞻性地推荐教友知识分子到海外留学,为其找奖学金。如,金鲁贤主教1987年推荐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负责人(已故)李文之女士到德国留学。1988年初,金主教又推荐马百龄女士赴美国天主教圣母大学留学,马女士获神学硕士学位,三年后回国服务上海教区。后来,金主教先后为上海的陶倍玲、陈尚芳、朱亚纳;北京的王金凤、马丽、沃野等知识分子教友在菲律宾、爱尔兰、英国、比利时和美国争取奖学金,陆续将其送到不同国家留学深造,为地方教会培养人才。

1989年夏,金鲁贤主教通过其他修会的资助派出了佘山修院的首批留学生:1名神父王作辉(理院)和2名修生(梁烈辉、倪国祥)赴美留学,前者读语言,后者攻读神学。

当时作为外教的林慈华神父在了解到中国教会的急需和地方教会希望继续派遣修生、修女、神父留学的计划后,尤其是看到金鲁贤主教公开派出了几位教友知识分子、修生及神父赴海外留学及学习语言,这促使他加快了回应步伐。他认识到,只教书还不够,协助各地尽快将中国学生送出去深造才是当务之急,是协助地方教会培养师资及人才的有效办法。

在“教师和陶成者项目”成立25周年时,林慈华神父曾这样回忆:“在(已故)金鲁贤主教和宗怀德主教的祝福下,1991年,我为中国大修生制订了HW研究生培训计划(an overseas 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for Chinese seminarians)。”该计划为玛利诺会“教师和陶成者项目”的原始目标,即培育大修生的初衷。

当年制订计划后,林慈华神父立即兴奋地致函美国有附属修院或附属大学神学院的几位枢机,介绍了中国教会及各地修院的急需,枢机们都很赞同玛利诺会的倡议,同时辖下的当地大修院和大学的神学系均答应为中国留学修生提供奖学金。有了玛利诺会、美国枢机们及主教团、美国各地教会及大修院的慨允合作支持,林慈华神父立即与中国主教们及修院展开合作,并通过“一会一团”联络中央暨国家主管部门,也通过主教联系省市有关部门,获得理解支持。

1991年夏,上海佘山修院以基层教会名义选派4名修生分两次赴美。中国教师和陶成者项目开始正式接受中国留学生。

1993年,全国性第一批18名留学生赴美:除来自沈阳修院的2名新铎和上海教区女修会的3名修女之外,全国修院、上海佘山修院、北京教区修院一共选派了13名修生。

1994年,全国性第二批赴美留学生(原计划25名,但2名因故未能成行)23名分两次集体赴美。他们中有来自全国修院的4名司铎和上海佘山修院的3名执事,其余为来自全国修院、北京教区修院、中南修院、河北修院、西安修院、沈阳修院的19名修生(其中,西安教区和邯郸教区各有一名修生)。

以上45名中国天主教留学生是林慈华神父在1991、1993和1994年分六次送到美国深造学习的,也是“中国教师和陶成者项目”从1991成立到1994年接受的中国留学生总数。(其中三名留学生裴军民、徐宏根、姚顺回国后先后晋牧。)30年后的今天,他们中的大部分服务在中美两地的修院、教区、堂区及教会机构等,他们与该项目的其他留学生及在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并肩服务在各地牧灵福传及教会事业的一线,也成为地方教会的重要力量。

附1991—1994中国教会通过“中国教师和陶成者项目”派往美国的修生、神父、修女留学生:

1991年夏季,上海佘山修院以基层教会名义选派4名修生分两次赴美

      ■ 6月初,陆裕春、倪勇;

      ■ 7月中,陈书杰、窦学森。

● 1993年,全国性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分三次赴美(18名):

      ■ 6月30日(14名),上海佘山修院6名修生赴美:陈瑞奇、兰江、李占江、费百银、沈宏琪、陆南飞;北京教区修院3名修生:甄雪斌、王和平、任占军;沈阳修院2名新铎:裴军民、张克祥;上海教区3名修女:潘秀芳、陆一、沈琦。

      ■ 8月29日,全国修院2名修生赴美:宗学宁、申合修。

      ■ 11月中旬,全国修院2名修生赴美:宗可光、林进德。

1994年,全国性第二批(原计划25名,实际)23名留学生分两次赴美

      ■ 10月30日(20名),全国修院3名神父:姚顺、李合祖、徐宏根,2名修生:张秋林、李东平;苏州教区1名神父:林振球;北京修院3名修生:师惠敏、杨宇、侯天祥;中南修院3名修生:王利民、蔡少光、王隆葵;河北修院2名神父:郭树林、牛焕起;邯郸教区1名修生:闫德芳;西安修院2名修生:陈广前、李广飞;西安教区1名修生:陈瑞雪;沈阳修院2名修生:李洪才、李明圣。(内蒙虽有2个名额,但因故未能成行。)

      ■ 12月8日,上海佘山修院3名执事赴美:方补课、陈天智、徐涛。

(8.10.更新;未完待续)

本文标题:缅怀中国教会的朋友林慈华神父(上)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