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执事夫妇成功繁衍后代,成为父母时,他们就有责任在家庭中、在子女前,充当天主大爱的有形标记。家庭是人性品德和基督徒爱德的学校,亦是子女首先接受信仰的地方。
如果平时一点苦都不肯吃,一点累都不想受,那又怎么会为爱主爱人而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一位诗人曾写过这样的佳句:“成熟的麦子,总会吧自己交给镰刀!”
我们在给人传福音介绍信仰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向人宣讲爱,但有时候我们却没有脚踏实地地付出爱,因此,我们的宣讲显得苍白无力与干涩无味,甚至让人产生反感。
饥饿并不单指食物,而是指对爱的渴求;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
昨天发生的事,今天也在继续发生,当时人的糊涂行径,我们今天的人也在不断地重演,所有这些都在邀请我们醒悟祈祷,珍惜天主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大爱,并选择去爱。
如此,在分饼行为本身中已经强调了圣体祭内在的本质:它就是爱的宴席,就是成了有形体的爱。在爱的宴席这几个字里面,圣体祭和爱的意义水乳交融。
这是以堂为家、爱堂如家,服务教会、守护圣殿18载的内蒙古包头市麻池天主堂郝林、贾秀兰夫妇的心里话。房顶上的老人秋末时节,塞外草原已经充满了凉意。
8位贵宾应邀参加,分别是:高桂滋军将军之子高斌、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冯钦哉家人冯寄宁、西安石油大学副教授抗战老兵负责人唐骏、武警工程大学教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蒲元、向阳公司航天工业学校退休教师王让学
这期间他亲身体验到了天主的爱和圣教会博大胸怀的温暖,因而领洗入教。后来又和北京一女教友结婚。结婚后因思念故乡,更有回故乡传扬福音之心,夫妻二人便自北京回到故乡石峡村。
特别是圣诞节与复活节,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圣堂,亲圣婴,亲五伤,取五伤圣水,给圣堂奉献一笔爱心款,给神父奉献几台弥撒钱,表达他们对天主的信仰与对教会的爱,这是他们信仰生活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