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守护圣殿十八载

—— ——记包头市麻池天主堂老教友郝林

2014-12-05 11:21:57 作者:王崇喜 来源:《信德报》2014年11月27日,43期(总第607期)

    “教堂就是我的家,我要为教会服务一辈子。”这是以堂为家、爱堂如家,服务教会、守护圣殿18载的内蒙古包头市麻池天主堂郝林、贾秀兰夫妇的心里话。

房顶上的老人
    秋末时节,塞外草原已经充满了凉意。笔者陪同几位国外来的神父教友来到位于包头城乡结合部的麻池教堂。一进入堂院就看到令人吃惊的一幕:在萧瑟秋风中,一位留着山羊胡子的老人在教堂北侧的屋顶上忙着什么。老人看到我们一行人,便放下手中的活计大声打着招呼,然后从搭在屋檐上的梯子上稳健利索地下来,热情地和客人们握手。我开玩笑地问他:“您这么大岁数,怎么到房顶上玩?”他乐呵呵地笑着说:“前院人家盖房踩坏咱们的屋顶,我上去拾掇一下。”我向客人介绍这位老人,他一直担任现金保管、实物保管、圣物组长兼天主堂的守门人。老两口的岁数加起来168岁了,辛辛苦苦为教会服务了18年;今年财务由年轻人接管,老两口仍然坚守教堂看大门。客人们听罢,望着这位红光满面、耳不聋眼不花的可亲老人,都流露出惊异、敬佩的目光。我也逐一向郝大爷介绍了远道来访的客人。
    老人掏出一大串钥匙,熟练地开启了圣堂的大门。客人们瞻仰圣殿、朝拜圣体后,老人兴致勃勃地介绍起麻池天主堂的艰辛建设经过和发展历程。老人如数家珍,言谈话语中充满了对天主的无限热爱和对这座圣殿的深厚感情。老人的乐观豁达、精力充沛感动了所有的人。随行的一位菲律宾神父,临别时掏出一串玉制念珠赠给老人,相约彼此祈祷。
    回程的车上,大家仍在谈论这位麻池天主堂的守护者。是什么力量使他在无工资待遇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地义务服务18年?马尼拉的神父叮嘱我把他的事迹写一写,并且把自己晋铎纪念物——一枝刻着他名字的笔送给我,他说要向他的堂区教友介绍这位中国大陆教会的奇人——郝林。


郝林老人正在教堂内干活

再次访问麻池
    再次访问麻池是在一个星期后的上午,堂院里静悄悄的,里院有几位女教友在制作西红柿酱,供瞻礼主日或瞻礼五全天朝拜圣体的教友们食用,从她们口中了解到,麻池堂比较远,青山区、昆区的教友来这里进堂至少要半个多小时以上,所以堂里管顿饭。我打听郝林老两口的下落,她们指着小堂的门,他们正跪圣体呢。
    我不忍打搅他们,正好借机和教友们攀谈起来。大家听说我来采访郝林,便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要说奉献,郝大爷老两口真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把堂里堂外、院里院外整理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劳动,真是一对尽心尽力的好管家。”“郝大爷夏天浇树浇花扫院,冬天烧锅炉,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扑在教堂里。”“神父不在,他就是教堂的当家人。参观的、办事的,甚至来找事的他都热情接待;对那些想了解信仰、了解教会的人他更是耐心解答。”“他管钱、管圣物,认认真真、清清楚楚,而且不徇私情,不合制度的事谁来了也不行。”
    有一个教友介绍,前几年堂后院出现个一米多的大坑,如果下雨灌上水,就可能殃及大堂。为垫坑,堂里雇车拉了30多车土,因为四轮车进不去只能把土倒到前院,郝大爷就用小推车往里推,每天早、中、晚各推5趟,硬是一个人推了一个多月。
    有一位大爷说:“前年维修堂时,老郝老两口在院子里睡了20多天看管建筑材料,八十多岁的人风餐露宿,真难为他们了。”
    曾经当了十几年会长的安志军老人补充说:“老郝管了财务十几年,清清楚楚、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给堂里办事花钱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是最好的管家。”
    大家说着话,老两口拜圣体出来,听到人们在赞扬他们,郝林连连说:“教友嘛,教堂的活计多做点应该的!应该的!”多么直白朴实的回答呀!十八年无私奉献,时光虽逝,真情不变,不容易啊!我正打算和老人好好唠唠,没想到他又被给教堂换窗子的人叫走了。

圣母指路专心侍主
    又一次来到麻池,郝大爷刚吃完早饭。谈话从上次他们在朝拜圣体谈起。郝大爷说:“堂里不忙的时候,我喜欢朝拜圣体,和耶稣说说心里话,将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向耶稣倾诉。特别是在苦闷、烦恼、不顺的时候,朝拜圣体非常有安慰。”我接起话茬:“看你整天高高兴兴、喜喜欢欢的,也有烦恼啊?”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孙男娣女54口人,天主特别照顾,儿女们的家庭事业都顺顺利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信仰上都热心事主守规矩,真用不着我操什么心。可人啊,都有七情六欲,免不了会有忧愁和麻烦。圣经说天主的旨意是要我们‘应常喜乐,不断祈祷,事事感谢’,这就需要我们不停地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努力使自己生活在耶稣基督内。我喜欢跪在圣体前聆听天主在自己心内的声音。天主给我的恩宠太多了,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天主。”
    我不失时机地引导老会长谈谈他的经历,老人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郝大爷的老家是河北省张北县公会四号村,世世代代信奉天主教(他的五叔是主教)。因为他家成分高,加上信仰问题,历次运动都是挨整的对象。虽然历尽沧桑坎坷,但一家人对天主从来没有怀疑过。文革后,举家迁到包头。蒙天主特别眷顾,家庭状况大为改观,儿女们都陆续成了家。但郝大爷每天泡在世俗中,想着怎样发财挣钱。
    1996年,他突然患了心脏病,包头大医院说他最多活七八个月。当时包头教友组织去陕西张二册朝圣,在那里,张刚毅神父对他说:“你平安回去吧!你的病没问题,天主还要用你!”当时神父的话他并不理解,大医院的大夫说没多少活头,怎么会好了呢?他当时快七十的人了,天主用他干什么呢?于是郝大爷跪在圣母座前彻夜祈祷,当时心想:“自己这些年到包头所走的路,光顾挣钱养家了,恭敬天主方面冷淡了,这是天主在警醒我啊。”想到救主耶稣荣进耶路撒冷时骑的“小毛驴”,耶稣要用它,他忽然心生感动:今后我就要当耶稣的小毛驴,按天主的旨意大胆地往前走,不回头!郝大爷继续说:“我虽然没有依撒意亚先知面对天主召唤时‘主,我在这里,请差遣我!’的豪情满怀,但我在圣母座前暗暗下了决心:“世上的钱财我再不爱了,全心全意恭敬天主救灵魂,把余生完全献给主。”
    朝圣回来,郝大爷的精神状态好多了,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再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医生很奇怪,问他用了什么灵丹妙药?他感恩地说:“是天主和圣母救了我。”


郝林老人在堂里拜圣体

承行主旨全心奉献
    十几年来,笔者曾先后陪同原巴彦淖尔教区郭正基主教、原呼和浩特教区王希贤主教、乌兰察布教区刘世功主教以及荷兰、比利时教友前来参观,每次都是郝林老人接待。塞外草原的长风并没有吹皱他的面容,岁月的风雨沧桑并没有使耄耋之年的他老态龙钟。这次采访,他仍然热情豪爽,乐观豁达,言谈思路清晰。
    他继续回忆:“1996年,我们韩神父正带领大家筹建麻池天主堂。神父教友信任我,把建堂资金交给我管理。我感到责任的重大,我们没有外来资金,全靠教友们的无私奉献。那时,大家都不富裕,堂区教友很多都是从河北、山西、乌盟来包头务工的,挣钱不容易,但他们一听说给天主建设圣殿,都是省吃俭用尽力帮助圣教会。白天我和大家一起干活,晚上照看建筑材料。圣殿建好了,但堂里的活儿远没有完:大堂内部装潢、铺地、粉刷,铺堂院、种树、种花等等,连续好几年,大家齐心协力去完善。很多教友倒好几次公交车,自带干粮来参加义务劳动,自然,我们老两口也没有闲着,每天和大家一起参加义务劳动。后来,大家信任我,就把圣堂的钥匙交给我。每当我满怀敬畏打开圣殿的大门,看到教友们虔诚地在主的面前叩首朝拜,天主像一位慈祥威严的父亲,耐心地倾听着人们心中的夙愿,我心里就充满了喜乐。以后堂里的财务、圣物组都交给了我,一晃十几年了。有人也提过给我点工资或报酬什么的,我在圣母台前发誓此生再不爱钱了,要钱干什么?我的儿女们孝敬我,粗茶淡饭也花不了多少,儿女们替换下的衣服我老两口穿都穿不完……”
    老人充满感情地说:“张神父说‘主要用我’,十八年了,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就是用我侍奉天主,为主作工守护圣殿。想到我是在为惟一的真神守护殿宇,我心里就挺自豪。”老人家黑里透红的脸上闪烁着光辉,是那样的从容、淡定。是啊,当人生活在主内,就会活得充实,活得喜乐,就有意义,就少了世俗的烦恼和困惑。

守护圣殿不言悔
     “您老人家已经85岁高龄了,为教会服务十几年了,是不是该享享清福、颐养天年了?”思考再三,我还是提出这个问题。
    老人清了清嗓子说:“很多关心我的教友也问这个问题。去年,堂里为减轻我的负担,让我把圣物组、财务组都交给了年轻人,只有开堂门我还负责,另外扫扫院、浇浇花、冬天烧烧锅炉完全没有问题。”
    郝大爷总给孩子们说,够吃够穿就行了,世上的钱能挣完吗?他还引用圣经玛窦福音的话劝勉他们:“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他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儿女们不用我牵挂,我一心一意照管教堂就行了。我很满足和喜爱我现在的生活,在这里我每天和圣殿相伴,和圣体相伴,和圣经相伴,没有城市的嘈杂和喧闹,没有勾心斗角,弟兄们和气、和谐,多好的氛围呀!我不是正在享受真正的天伦之乐吗?我在这里服务不是最好的颐养天年吗?你说我怎么会舍得离开我现在的岗位呢?”郝大爷喜乐地说。
    望着老人坚定刚毅、慈祥和善的面容,我充满了尊敬和感动。其实在麻池这个新建堂区,还有好多像郝林夫妇一样全心全意事主爱主,在教堂内勤勤恳恳、默默付出的老人们:安志军、耿增恩(已故)、师正如……他们就是教会的脊梁,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他们在年事已高之时,仍葆有有一颗为主奉献的心,即使进入黄昏之年仍然为教会默默付出,老有所为,活得精彩。

本文标题:守护圣殿十八载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