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宗教的信仰中,耶稣就是君王——和平的君王,祂的“外王”是藉着服务和牺牲来实现的,正如祂说的:“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20:28)。
当时周王室已经衰弱到无力自保的地步,胸怀大志的孔子以恢复西周的制度为己任,以建立西周式的礼乐之邦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礼乐制度是由周公而起的,因此孔子对这些文化制度的总策划师周公心怀崇敬。
今天幸能相逢,以后能否再单独见面就难说了,我的心事,您已经知道了,成还是不成,希望你能明白地告诉我,不要让我像古人司马谈那样,成为滞留周南的客人。”娉娉听了以后,感叹地说:“我难道是木头人么!
它是喜乐、安宁、和平之泉。我们的救恩依靠它。慈悲一词,揭示至圣天主圣三的莫大奥迹。慈悲,是天主到来与我们相偕的终极和至高行动。
那是喜乐、安宁及和平之泉。我们的救恩依靠这奥迹。慈悲一词,揭示至圣天主圣三的莫大奥迹。慈悲,是天主到来与我们相偕的终极和至高行动。
上任第二年,他发表的第一部通谕《在伯多禄座位》就是解释真理、合一与和平的意义,承认与天主教无关的教会同属基督的教会。
对教会来说,他是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希12:2),是我们的和平(弗2:14),是天主与人之间的中保(弟前5:2),即新约的中保(希9:15;12:24)。
70年前,我们可敬的教宗庇护十二世创建了宗座司铎圣召祈祷善会,随后在许多教区内,主教们也创建了由司铎和平信徒成员所领导的类似善会,以回应善牧的召叫;这位善牧看到群众流离困苦,好像一群无牧之羊,就对他们动了怜悯之心
因此,宗教不仅在当前国际舞台上呼风唤雨,而且更多地在各种事工领域默默耕耘,其和平使者、寂静主义以及非政治化的基本属性并未因国际认同战争的新闻效应而有所削弱。
我们更加认识到主的教会在社会上见证福音的重要意义,以及促进社会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使命。“信德”从创办到今天,它走过了十五年的风雨历程。他从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成为了今天英俊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