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八十多岁的老人慈祥的笑容竟如小孩子的面容那般可爱,我的心顿时暖暖的,让这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没有见过这么多“大人物”的我少了些许拘束感。
他首先表示,与会者们继续谈论前一天下午的话题,强调务必进行深入的生态皈依,提倡「生态罪」和「残杀生态」的概念。人们不该继续自视为大地的主宰,而是个客人。有人建议,应该推动平信徒的生态使命。
当然,基督的复活以及我们在末日的复活并不像拉匝禄的复活——他还会再次经受人生的苦楚与死亡——而是一种超越了苦难与死亡的复活;在这种复活后的神性生命里(celestiallife,或说天上的生命),一切泪痕都将被拭去
天主在那从永恒就与他同在的圣子内看到了他工程的计划。受造物的一切美丽都辉映岀他的肖像,所有难以明了、神妙莫测的事物都在他内获得了意义。
中秋夜,我来到顶楼观赏中秋的月。夜空中,一轮圆月正反射出清亮的光,偶尔会有几缕“棉絮”粘在月亮上,大概云也被这玉洁冰清的光彩折服,我看得出了神。
有了罪怎么办?在我们一生的经验中,我们时常体验到我们有亏欠自己、亏欠别人、亏欠天主的地方。因此,我们时常感觉到负罪感,而使我们感到负罪感的思言行为若不符合天主的诫命和旨意,我们就是犯罪了。
有亲戚朋友住在偏远地方的,派人去接来一同过节。一些没有神父的小堂口教友则赶到大堂口参与弥撒。自从天主教传入中国,这个优良的传统一直保持着。
日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一场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中法艺术文化的交会的特展上,一封泛黄的路易十四致康熙的信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路易十四为何要给康熙写这封信?
深爱着我们的主耶稣一直在我们的“风雨”中,祂陪伴着我们、爱护着我们、更邀请我们在每一个境遇中信靠天主,做出积极主动的生命选择。
在场人士都强烈感受到了那一时刻的特殊性,礼仪结束后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中,人们看到了为之动容的教宗。雷鸣般的掌声,一直伴随着教宗离开圣伯多禄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