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刘氏怜其孤苦弱小,就亲自抚养。如今,风烛残年的祖母,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因为卑微的人还堪怜可恕;有权势的必受严厉的拷问。”(智:6:2~7)神还提醒当权者说:“人对自己的行为,都自觉正直;但审查人心的,却是上主。……傲慢的眼睛,骄矜的心灵,恶人的炫耀,无非是罪恶。”
天主教怜贫惜苦,扶弱济困,行善积德,人所共知。加入这样一团体,是十分幸运又幸福的。现在天主教的伟大,还没有被更多的教外朋友所认识,一是我们的宣传不够,二是过去对天主教的岐视宣传,使其对天主教有误解。
苏东坡曾写过一首护生诗:“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隐居的唐朝诗人陆甫里,每天清晨清扫庭院时,总是不忘清除野兽的足迹蹄印,他写道:“万峰回绕一峰深,到此常修苦行心。
我的父母非常怜爱我,不想违背我的意愿。”赵梦虚问碧桃所梦见的女神的状貌。碧桃讲的女郎的容颜服饰,都与他自己所梦见的天使相符合。
这是一个与犹太义人传统相悖的形象,因为法律强调怜贫济弱(申15:7-11)。灵修意义:圣经并不反对财富本身,而是谴责自私自利、不顾穷人的心态。富翁没有做恶,但他最大的罪在于冷漠和漠视他人痛苦。
以下所述,是笔者的个人看法,因本人德薄慧浅,所述观点定有谬误之处,尚祈仁者、读者怜我愚诚,鉴我苦心,慈于赐正。五旬节日一到,众人都聚集一处。
崔淑连忙把来人引进屋里,打开信封,只见里面一首七言古诗,最后几句写道:“……最怜一别千里,相思想望转何已。华冠端是为卿留,南归指日谐连理。恐将芳草怨王好,特遣青鸾先报喜。”
愿慈悲之母的甘饴目光在这圣年怜视我们,使我们都能重新发现天主怜悯的喜乐。没有人比玛利亚更深入体会降生的伟大奥迹。她的整个生命都按那亲临成为血肉的「慈悲」而陶成。
愿慈悲之母的甘饴目光在这圣年怜视我们,使我们都能重新发现天主仁爱的喜乐。没有人比玛利亚更深入体会降生的伟大奥迹。圣母整个生命就以那亲临降生成人的慈悲为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