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23-26)这是保禄从安提约基亚的教会团体接受,并在大约公元50-52年传递给了格林多教会。
好客的问题显然与亚巴郎的形象有关,他在玛姆勒的橡树旁欢迎了三位朝圣者(创18):“不要忘记好客;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实行了好客,却接待了天使”(希13:2),这段经文再次揭示了天主以陌生人/朝圣者的身份显现自己时所带来的意外和无意识的惊喜
正如依撒意亚说:妇女岂能忘掉自己的乳婴,初为人母的,岂能忘掉亲生的儿子?纵然她们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我已把你刻在手掌上。
下山后我们又朝拜了洞儿沟圣堂,参观了亚松达修女的故居,就如神父讲的朝圣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主也开启了大家的心灵眼目,让我们满载主恩喜乐的生活吧!
教会在此问题上的见证,诚如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到了一道皓光,光辉已射在那寄居在漆黑之地的人们身上。(依9:1)仍是一个现实。
11)信德宣言(ProfessioFidei)及表达信、望、爱三德(n.28§2,1°-3°):(i)以教会认可的任何方式,个别地重宣圣洗誓词;或(ii)虔诚地划十字圣号,同时念:「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亚孟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宗方济各于2020年10月3日在圣方济各‧亚西西墓前发表了他的通谕《众位弟兄》(Fratellitutti,以后简称FT)。
婴提受洗,圣名玛弟亚。自幼聆听天主福音,直到尘世生命终结。七岁即立下圣召宏愿,进入忠县天池震野小修院学习,继而中修院,大修院,成为修士。
这个“先在”论断,得到了圣经的支持,上主对先知耶肋米亚的认识就在先知降世之前,也就是说在他尚未有肉体的之前。
同时,在今天可以看到,在基督信仰之外,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不同的十图式所表征的意义,如红十字协会的标志,它是救死扶伤的象征,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这里所蕴含的博爱不也正是依撒意亚精神的现实反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