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仔细体会,你不能不为神父的执著与真诚所感动:有关调整灵修课程建议书,欣闻贵院对灵修课程有调整计划,不胜雀跃,弘不自量力,愿坦陈浅见如下:从哲一至神四,灵修课程应涵盖将来司铎全部灵修生活,不仅指司铎本人的灵修问题
今日教会面临一个大挑战,就是教友的离婚和再婚问题。离婚合法化,使基督徒婚姻的不可拆散性相对地受到动摇和影响。教友要求准许离婚、再婚的个案,日益增多。
很多天主子民都遇到这个烦恼的问题,教会不能坐视不理。我在《家庭》宗座劝谕中表明,处理这个广泛影响着公教环境的伤口时,「要正视和解决问题,刻不容缓」(第84节)。
现在,教友当中存在着离婚现象增多、信仰生活滑坡等问题,您认为应该用什么好的办法去解决?李:以前的婚姻大都是父母包办的,也由于人们思想纯朴,很少有离婚的现象。
而一个想对宗教有所了解的人往往会问“天主教为什么信(恭敬)圣母”这个问题。
说到这里,教宗特别提到一个深深令他反省的问题,他说:“偶尔会有非洲主教告诉我,当他们向德国提出社会福利计划时,德国方面立刻敞开大门,可是当他们提出传教计划时,问题便受到保留。
年轻的时候,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天主真的有吗?现在这对我已经不是问题了。不是因为我有了什么有力的证据证明了天主的存在,而是我切实感受到了天主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天主的存在!
有位年轻教友曾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圣经中的天主好像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旧约中的天主是一个暴力,对人有苛刻要求,人稍有不听话,就要惩罚人的天主;而新约中的天主却是一个讲仁慈,无条件爱人的天主。
这里有一个简要的清单,告诉我们记住不应该做什么:不要总对他们唠叨信仰及生活方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他们负罪感(例如不要说:你若早开始参加弥撒,你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问题);不要干涉他们的生活。
新普育堂的前身是清末建立的普育堂,曾是清政府用以解决难民问题的善堂,辛亥革命后,因政府官费无力维持而倒闭。此次是陆伯鸿出资建设。新普育堂建成后,陆伯鸿任主任,延请天主教修女担任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