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偶像不一定表现为外在的礼仪。在丧礼上、追悼会上向死者遗像鞠躬行礼,甚至跪拜大礼,如果只是表示对死者的敬意和追念,向死者献花以示尊重,都不是拜偶像。
我们以外在的表现,来对基督所做的表示惊讶和爱慕之情。教堂内只听到咏唱日课的声音。祭台赤露,不举行弥撒圣祭;只给临终者送临终圣体。2.圣周六,教会在主的墓旁守候,默想他的苦难死亡。
身体的痊愈,作为救赎更深一层的外在表现,此乃揭露了人──身体与灵魂为一整体──对于上主有多么重要。为此,每一件圣事都表达和实现天主本身对我们的亲近。
虽说社会的要求,外在的约束,他人的论断,家庭的牵挂,习俗的捆绑,使他们对待生活、工作还算尽责,但他们却活得很累,很不快乐,我们的生活是为了什么,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有人曾这样说:生存并且活下去。
(谷1:14)耶稣召唤人的皈依与忏悔在基督徒生活中应时刻回响,不只是外在的行动,重在内心的皈依,内心的忏悔,厌恶自己的恶行,有改变生活的渴望,期待天主的仁慈并赖他恩宠的助佑。
一是摒除外在的干扰,集中精力去聆听;二是表示自己确实在聆听,用眼神去交流,微笑、点头,鼓励对方;三是要反馈,问问对方是否是这个意思,澄清不清楚的地方;四是不要急于下判断;五是要尊敬地、坦率地、诚恳地回应对方
早年圣女在修会厨房和花园的服务以及看守门房的本分都非常谦卑,为世人而言毫无外在轰轰烈烈可言。与此同时,圣女多年来还要一直忍受巨大的病痛,以及别人的误解、讥讽、轻视、伤害。
锻炼、健身可以增强体质,但外在的强壮并不必然带来内心的坚强。成语外强中干描述的就是这种外表上强大、凶猛,实质上却软弱、空虚的状况。
这种牺牲也令我们和所有后辈去体会,奉献不只奉献一个身体、一个外在,放弃自我才能成全他人。五叔的离去很突然,不只他的儿女眷念,很多人都会。
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岁月,万斗轩神父由于外在压力与内在人性的软弱,为了生存,与一位修女生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