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0时05分,一位金邦尼修会弟兄给我留言:“张若翰神父,看到你们一直在忙,我们能帮忙做点什么吗?请告诉我们吧。”
虽然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神父,但他并非高傲神秘,他思想开明,平易近人,经常帮助教友解难思想困惑。在台北教区担任过《教友生活周刊》社的指导神士,常同教友们交谈,无意中留下不少名言。
教宗先站着带领全场的信友作十字圣号,然后由一位蒙席诵读一段圣经,接着教宗便开始讲话。教宗开始讲话时便告诉在场的信友,他今天要谈的是他日前牧灵访问奥地利的感想。
这时一位教友去给兔子弄草,走到这儿。“五姑,你看看什么时候啦,还不回家?”冯修女说:“队长让我薅完回家,我得薅完呀。”
他完全可以像一位母亲对待她新生的婴儿那样,把我们当做除了接受什么也不能做的被动存在来对待。
希伯来书的话也让我们记得:“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希4:15)。
本文是一位江南知识分子朋友在其父亲去世17周年(7月17日)之际写的纪念文章。与其前文《母亲的慈爱与温暖》一样充满了对其父母的深切怀念。
答1:因为亚巴郎年纪老了,深知上主祝福他,他希望为依撒格娶一位适合的妻子,以延续天主对他们家族的应许。问2:亚巴郎为什么不希望依撒格娶客纳罕地的女子?
他又想办法找一位四岁的中国男孩JohnLee,穿上中式小长袍站在桌子上用英文为难民请命,感动了当时的美国副总统麦克利及周边许多听众..,麦克利还收小男孩为义子。
只要教会中有大的活动,我都会去参加,因为这是神父们集合的时候,我每遇到一位神父便递上自己的名片说:‘神父有需要帮忙传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