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叔的手稿
2021-11-08 10:51:54 作者:孙文广 来源:信德网
独身的老叔已去世八年,之前,他已把出版过的所有书籍和两箱手稿(见下面第二张图)留给了我,如今,每当我翻阅收藏的那些手稿时,总是涌上一股激情。老叔还是习惯用繁体汉字写稿,直行方格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结着他对神职和传统文化的忠爱。他生活在海外大半生,熟悉很多国家的语言文字,在台北天主教总教区时,还被台湾印钞厂邀请去翻译意大利文资料。
回忆老叔,那是大陆改革开放后,他像见到阳光一样高兴,终于与分别了30多年的大哥(我爸爸)取得联系。老叔是我最小的叔叔,1937年卢沟桥事变,我爸爸参加抗日,随军南下。二叔去了上海,最小的这个叔叔孙茂学,12岁去了海外,一去杳无音信。爸爸说我们兄弟都要叫他“老叔”,不是他老,因为在我们老北京,把最小的叔叔叫做“老叔”。他比我大哥还小4岁,从辈分来说,大哥也要叫他老叔。
因为热爱集邮,孙茂学神父的照片被制成邮票
老叔在意大利热内亚神哲学院毕业,瑞士福利堡大学经济系获得研究生,又在罗马天使大学取得了社会学硕士学位,还在瑞士、法国等传教,后在美国新泽西州任职主任司铎18年,老叔周游过世界大半个国家。虽然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神父,但他并非高傲神秘,他思想开明,平易近人,经常帮助教友解难思想困惑。在台北教区担任过《教友生活周刊》社的指导神士,常同教友们交谈,无意中留下不少名言。为给他人创建一个美满的家庭,他在美国东纽瓦克就写下了《家庭教育》一书,几个国家的电台为他专栏播出。他还翻译了海外的《亲子之间》等名著。他对各种宗教都有过深入研究。他说:“德育往往是与宗教分不开的,如果没有道德作基础,经验告诉我们,有智慧的人往往成了人面兽心的怪物。”下面我再从他的手稿中摘选几条:
“人有两只眼:一只专看别人缺点的世俗眼,大家都常用;也有一只专看別人优点的智慧眼,可惜不常用。”
“有时候,人要有一种叫做‘健忘症’的病,能忘掉別人的冒犯和缺失,果真如此,这是多么幸福的健忘症!”
“在这茫茫人海中,何必强出头?我悟出的座右铭是:一生平凡事,平凡度一生,平凡事做好,一生不平凡。”
“如意如意,如如意意;人有人意,我有我意。合得人意,恐非我意;合得我意,恐非人意。人意我意,恐非天意;合得天意,自然如意。”
“爱人三部曲:一、希望人们得到更大的好处;二、尽可能给人们做好事;三、为人脱罪,弃恶扬善。”
“祈祷有如馨香的朝露,但必需用纯洁的心,才能感受到此露由祈祷中流出的香甜,正如熟透的葡萄一般。一切烦恼在虔诚的祈祷中,就如太阳下的积雪一样溶化了。”
“爱人还要有技巧,要顺乎被爱的人所喜欢接受的方式爱他。比如,他不喜欢吃香蕉,你非强迫他吃不可,那能算爱吗?”
老叔是一位与书有缘的学者,他把读书作为生活中的重要一课,他说他读了几十年书,还嫌读书不够,每天做完弥撒后一定要读书。他说“读书如同吃饭,要好好消化。”他也常激励我多读书,在台湾时,他花了上万台币给我买了不少书籍寄来,其中的《台湾民风》10册硬壳精装,分为原住民风、民间趣话、历史传说等。还有多册的精装套书《孙子兵法》、《中医大全》。并在《孙子兵法文白对照本》的扉页上给我题字:“闲中觅伴书为上,读古论今孙武行。”
老叔读书不止,笔耕不止。我第一次给《世界日报》投稿,就是老叔常鼓励我多读多写。老叔对中国的古典,现代经典、医书、民间传统文化等,都精心阅读,并有所心得专文发表。他的牧灵生涯50年,写了一本《我一生贩卖快乐哲学》的书,以此为他人送去快乐的经验。他说“生气是糊涂事”,所以他一生中只生过一次气,那是他35岁之前,在瑞士念大学时,一次因误会外国籍学生歧视中国学生,他非常气愤,便绝食抗议,结果把胃严重伤害,去了法国古堡治疗胃病一年多。
老叔孙茂学神父的手稿和出版的部分书籍
老叔的快乐,还在于他的兴趣多元,他不但对神学专心研究,发表了不少文稿和出版了书籍,如《弥撒的情趣》《圣经默想》等书,还喜欢书画故乡的山水花鸟创作,热爱收集圣经邮票。他搜集整理的数千枚圣经邮票,每一张都经过考证,都标写了历史内容和典故,在世界各国的多次邮票展览中,他获得了“圣经邮票收集专家”的美誉。同时他出版了《圣经邮票》一书,并发表了《引用圣经语句的邮票》《以色列动植物邮票与圣经》等专文。海外不少报刊对他作了人物介绍,刊发了他手捧邮册和书的照片。1991年,台湾发行的名人纪念邮票中,他被选入。1980年圣诞节那天,他在美国给我寄来一大册圣经邮票,那是珍贵的世界圣经历史,也是他对神学研究的部分结晶,可惜不知在哪个口岸失落了,当年我也不便追问。
在美国新泽西州,洛杉矶和台湾等地,很多人都认识他。晚年受同窗好友刘献堂主教邀请,他在台湾新竹度过。在洛杉矶生活的小儿子孙曦曾告诉我,说他们那里的不少朋友知道老叔的一句名言:“我开车经常走错路,但是通往天堂的路不会错。”2014年初秋,一个月儿正圆的傍晚,他真的开往天堂去了,那年他90岁,已回到上海,他知道他的灵魂终要回归到自己的故乡,才得以永远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