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创廿三-廿四章)


2025-07-04 10:06:09 作者:刘铎 来源:信德网

《创世纪》第23章 问答

1. 撒辣活了多少岁?她死在哪里?
撒辣一生活了一百二十七岁,她死在客纳罕地的克黎雅特阿尔巴,即赫贝龙。

2. 亚巴郎听到撒辣死讯后做了什么?

亚巴郎来为撒辣举哀并痛哭吊唁。

3. 亚巴郎向赫特人提出了什么请求?

亚巴郎请求赫特人卖给他一块坟地,好把撒辣埋葬。

4. 赫特人是如何看待亚巴郎的?他们怎样回应他的请求?

赫特人称亚巴郎为“天主的宠臣”,表示他可以任选最好的坟地埋葬撒辣,且没有人会拒绝。

5. 亚巴郎具体想要购买哪块地?

亚巴郎请求购买祚哈尔的儿子厄斐龙的那块田地尽头的玛革培拉山洞,作为永久的坟地。

6. 厄斐龙最初怎样回应亚巴郎?

厄斐龙当着赫特人的面,大方表示愿意把田地和山洞一起送给亚巴郎,不收钱。

7. 亚巴郎怎样回应厄斐龙的好意?

亚巴郎坚持要按市价购买,而不是无偿接受。

8. 最后亚巴郎付了多少钱?

亚巴郎按照赫特人面前议定的价格,付了四百协刻耳银子,按当时流行的市价交易。

9. 买卖完成后,这块地正式成了亚巴郎的什么?

玛革培拉的田地和山洞正式成为亚巴郎的私有产业。

10. 亚巴郎最终把撒辣葬在哪里?

亚巴郎把撒辣葬在客纳罕地的玛革培拉田地的山洞内,面对玛默勒,即赫贝龙。

灵修小结:

世间客旅:死亡提醒我们,在世上只是寄居者,真正的家园在天乡。

信德与预示:亚巴郎购置墓地,是信赖天主许诺必实现的行动,预示未来产业和肉身复活的希望。

尊重与传承:对逝者的哀悼和安葬,体现了爱与尊重,并象征着信仰的传承。

本章教导我们,要认识客旅身份,坚定信赖天主永恒的许诺和复活的盼望,并尊重逝者。

创世纪第24章 问答

问1:亚巴郎为什么要为儿子依撒格娶妻?
答1:因为亚巴郎年纪老了,深知上主祝福他,他希望为依撒格娶一位适合的妻子,以延续天主对他们家族的应许。

问2:亚巴郎为什么不希望依撒格娶客纳罕地的女子?

答2:因为客纳罕人信奉异教,亚巴郎担心这些女子会引诱依撒格远离上主。

问3:亚巴郎要仆人做什么特别的事来保证他的命令?

答3:要仆人将手放在他的胯下,并指着上主、天地的天主起誓,表示极其严肃的承诺。

问4:如果女子不愿意跟仆人回去,仆人该怎么办?

答4:亚巴郎说,如果女子不愿意来,仆人就不负有责任,但绝不能带依撒格回到亚巴郎的故乡。

问5:亚巴郎对仆人保证了什么?

答5:亚巴郎相信上主会派遣自己的使者,指引仆人为依撒格找到合适的妻子。

问6:仆人带了什么前往寻找妻子?

答6:仆人带了十匹骆驼和各样贵重宝物,显示出亚巴郎家族的富有和诚意。

问7:仆人如何祈求上主帮助他辨认正确的女子?

答7:他请求上主安排一个迹象:如果一位少女愿意给他水喝,并且主动给骆驼打水,她就是上主所选定的。

问8:哪位少女响应了仆人的请求?她是谁的女儿?

答8:黎贝加响应了。她是纳曷尔(亚巴郎的兄弟)和米耳加的孙女,贝突耳的女儿。

问9:仆人怎样感谢上主?

答9:仆人当场俯身朝拜上主,赞美祂的仁慈和信实。

问10:黎贝加的家人如何回应仆人的请求?

答10:拉班和贝突耳承认这事出于上主,同意让黎贝加随仆人去依撒格那里。

问11:仆人给了黎贝加和她家人什么?

答11:仆人送给黎贝加金鼻环、金手镯,还赠送珍贵礼物给她的哥哥和母亲。

问12:黎贝加自己愿意跟仆人去吗?

答12:是的,当家人询她时,黎贝加回答:“愿意。”

问13:他们怎样祝福黎贝加?

答13:他们祝福她的后裔无数,愿她的子孙能占领仇敌的城门,象征胜利与昌盛。

问14:依撒格第一次见到黎贝加是在什么情境下?

答14:傍晚时分,依撒格在田间默想祈祷,看见了黎贝加和仆人一行人。

问15:黎贝加见到依撒格做了什么?

答15:她急忙下了骆驼,并用面纱蒙住自己的脸,以示谦卑与贞洁。

问16:依撒格怎样接待黎贝加?

答16:依撒格把黎贝加领进自己母亲撒辣的帐幕,娶她为妻,并深深爱她,从而得到了母亲去世后的安慰。

灵修小结:

天主奇妙引导:信赖天主会精确引领我们的人生道路,尤其在重大抉择上。

信德行动服从:我们当凭信德踏出舒适区,甘愿为天主旨意进入未知。

盟约的结合:婚姻是神圣结合,承载天主应许的延续,并带来安慰。

本章教导我们信赖天主的引导,以信德去服从,并珍视婚姻中盟约的延续。

创世纪第23章问答.pdf

创世纪第24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创廿三-廿四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