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宗教信仰之外,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不同的“十”图式所表征的意义:如红十字协会的标志:“十”它是救死扶伤的象征,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这里所蕴含的“博爱”不也正是“依撒意亚”精神的现实反映吗?
从这样一个观点来看,教会取代了天国,历史的机构代替了“许多人在天国中与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共赴的宴席”(玛8:11)。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宗徒大事录,却会发现在教会和天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统一。
在本星期将临期第二主日的福音(谷1:1-8)中,洗者若翰回应着依撒意亚先知的话,呼喊“预备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径”。但是,若我们的生命时常如同迷宫一样的费解和复杂,我们如何“修直”天主的道路呢?
它帮助我们明确另一个至关重要道理:就是,凭着使徒热情,教会不宣她自己,而是凭借一种恩宠,一种赐予,而圣神恰恰是天主的恩赐,正如耶稣对撒玛利亚妇女所说的(参若4:10)。
依撒意亚先知兴高采烈地向期待的默西亚致敬:「祢使这国民繁多,加增了他们的喜乐。」(九3)他劝告那些居住在熙雍的人用歌声前来迎接祂:「你们应欢呼高唱!」
这位修女的名字取自圣母往见会的创会人方济各·撒肋爵(FrancisdeSales)。她说是这位圣人在梦中治愈了她。由于她的健康情况很脆弱,在广场上举行病患禧年庆典弥撒时,她获得允许单独进入大殿祈祷。
如,1860年米兰宗座外方传教会自香港继续派神父到新安南头城来传教;1868年意大利汀神父和1870年朱神父先后在南头传教,并在当地修建教堂及孤儿院等。1874年11月17日,香港监牧区晋升为代牧区。
其一:“凡是办政治,尤其是办外交,决不可用外行,武人做外交官,只可认为一时的变态”;其二:“留美公教青年某君,近日来信,要我介绍他做外交官,这桩事很为难,罗神父,你看这是外交部的章程,我自己决定的,外交官须经考试
1942年,最早的韩国籍本堂神父被委任,最早的韩国籍主教卢基南德就职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20世纪70-80年代,明洞教堂一直担负着促进韩国社会的人权伸张和民主化的角色。
有多少前来教会团体寻找救恩、温暖和友爱的人,最后却被自己尊敬的“官长们”---主教、神父和修士修女们所伤害!其次,若望的态度是认为主耶稣的救恩只能在基督徒团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