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即使我们平凡普通貌不雅人,甚或身有残缺“惨不忍睹”,仍然可以上悦天主下益众人,始终拥有不可磨灭的超性价值。
(卷十一9)枢机指出保持礼仪神圣性的重要性。他说:“如果神圣的意识觉完全丧失,那么使信仰行为开花的土壤或气候就会消失。这是世俗化的最恶劣的效果。”
比如,马萨乔的画强调现实的力量,肉体的力量,圣子人性的力量,安杰尼科则朝向超性的层面,较神秘性的层面。这肯定是对艺术工作者的一个不断的邀请,请他们常常寻找新的道路来表达基督信仰的奥秘。
罗马主教在他牧职的第十二个年头,世界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时刻,人类的命运任由那些无法评估其决定后果的统治者摆布,他们似乎向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屈服了。
我们时代真正的问题是由一种空洞的宗教性所伪装的‘上主的危机’,上主的缺失。
教宗本笃十六世主动离职,媒体上作了许多猜想,诸如圣职性侵案、教廷内部矛盾等等。总之,人们普遍认为教宗离职是当前教会面临的众多危机所致。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可能性都可以臆想。
为福音的缘故而被消耗,使自己「成为所有人的一切,坚持不懈」,以及「在我们的分歧中团结,迈向大公性的团结。所以,在「世界主教会议」和教宗「首席权」上合一团结。
领圣体使我们与基督合而为一,并彼此在他内合而为一,由于这合一,基督的死亡、复活因而出现在我们信友身上,使我们死于罪恶获得新生,有份于基督的天主性。这构成真正的相通及合而为一,必须是双方的互相交流。
人类的性是人性的其中一个特征,是人类能够生殖繁衍,从而产生新的,和他们的父辈一样的,具有相同人生目的(和天主一起得享永福)的人类。
国际关系的宗教回归研究宗教与国际关系的学者斯科特·M.托马斯(ScottM.Thomas)曾对全球宗教复兴(theglobalresurgenceofreligion)现象作了以下界定:全球宗教复兴指宗教日益具有显要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