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守斋节制不仅是外表的规矩或外在的礼节行为,更是感到需要改变生活的有力标记。人是软弱的,面对诸多诱惑,应依靠天主热心祈祷。
教宗称人需要物质财产,但「分配上」的正义也无法使人得到他应有的一切,事实上,人对天主和祂无偿爱的需求,比物质需求更强烈,他说:「人类靠那份只有天主才能传递的爱生活,因为祂照自己的肖像、按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
许多神父一起回忆了当初修道时刘主教出任院长时的情形,对主教在灵修及生活方面的呵护和关怀至今仍感怀于心。
她们的脸上都因生活的操劳明显地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她们的手也在农村的劳作中变得粗糙和坚硬。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妈妈,她们却以爱主的博大情怀,把自己含辛茹苦养育的儿女奉献给了天主、奉献给了教会。
他呼吁教友重视教堂存在,应经常去教堂举办灵修活动,让这种「空」教堂再度「复活」,自然地增加修道圣召,届时派驻神父就容易得多。
老年人的权利保障,青年人的就业,金钱的正当使用文化教育 保护文化遗产,电视节目收看指南,欣赏艺术作品,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充实基督信仰 儿童要理,阅读圣经,教宗讲话,朝圣,圣经之路,和罗马的联系教会出版 灵修生活
接著,教宗引用《启示宪章》的教导,阐明“《圣经》中的救恩目的、灵修幅度和降生成人的原则”。可见,“《圣经》不是一本历史书籍,也不是纪实报导,而是完全面向整个人的得救”。
因此,教会的使命乃是蒙召进入人的具体生活,就如传教士在亚马逊地区的所作所为。会上也强调必须重视原住民的文化差异和他们的文化,因为他们的宇宙观有助于照料共同家园。
在基督信仰生活中,关闭的门从来就不是好标记,因此最好避免由此引起的冷漠和拒绝。教宗提到,他在罗马或他过去的教区看到有些圣堂紧闭大门,这是“不好的标记”。
在讲话中,教宗首先指出,耶稣会会祖圣依纳爵早在16世纪就阐述了该修会「服务穷人的圣召」;50年前,雅鲁培神父渴望加强这创会传统,成立了「耶稣会社会经济发展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