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受同窗好友刘献堂主教邀请,他在台湾新竹度过。在洛杉矶生活的小儿子孙曦曾告诉我,说他们那里的不少朋友知道老叔的一句名言:“我开车经常走错路,但是通往天堂的路不会错。”
培训班安排5天,第一天首先由全国一会一团的姚顺神父给大家开讲了第一课“教会礼仪”,之后由刘学兵、赵明忠、樊义德、袁广义、张家起、李强神父分别给大家讲授了福传与传道员的培养、祈祷与灵修、婚姻伦理、礼仪与弥撒圣祭
通过刊登的照片,得知这名大学生就是我堂区的教友刘鑫。于是他到学校向他详细询问了捐献的详细情况,并以此写了一篇报道。
“孟老师,您路过唐山,看见我们刘主教了吗?他身体怎么样?我们可想他了!”“小孟,明天早上到我家去吃早饭吧,我给你煮羊汤喝!”教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又聊开了。
无独有偶,在家里排行老三的昝真福也是在刘斐然神父(昝家老本堂)的帮助下几经周折才进了修院,最终晋铎的。目前,昝真福服务于汉中市的洋县某堂区。
中国天主教要想从礼仪上,满足地方教会的牧灵、福传和发展需要,要想与普世教会在礼仪理论与实践上全面接轨,并尽早实现梵二大公会议提倡的礼仪本地化,就需要在此成果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包括平信徒在内的一批更专业的礼仪学人才
若翰:普世的见证人(6-8)若望福音和对观福音一样,也将若翰洗者的工作安置于耶稣公开出现之前。福音作者言简意赅地综合表达若翰的整个生命:「被派遣、已经来到、作见证和引人进入信仰」。
(二)赵世延以至元二十一年(1284)授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二十六年(1289)擢监察御史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人,元史卷一八○有传。
其实,中国教会并不是一个只会接受的地方教会,还应该是一个能奉献普世教会的地方教会。过去数百年来,中国教会从包括奥地利和瑞士等在内的普世教会接受了很多。
灵修意义:教会祈祷具有普世性(universalis),不仅为信徒,也为所有人,甚至为敌人。这体现出“教会是为世界而设的救恩工具”(《教会宪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