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训令》的第一部分中,首先指出作为复活的基督临在于子民当中的永久标记,堂区乃是“众家之家”,其使命感对福传极其重要。
《荒野中的基督》1872年圣经记载了耶稣从诞生到死亡,再到复活,在其一生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神性?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人性?试着说说我自己的一点感悟。也帮助我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作一反思和对照。
1.在静默中等待外表的静默等待,引导人进入内心的静默等待;而内心的静默等待,则引导人同基督结合,那不是一种看似无聊的静默等待,而是灵魂充满基督的静默而等待;不是在坟墓中一具“僵尸”的静默等待复活,而是活泼有生气的内心静默等待
我们发现在主显节和圣神降临节有着一种密切的联系:如果说首领基督的诞生也是他的身体教会的诞生,我们是通过贤士们来看所有的以色列子民,这预示着一个“多种语言的教会”,这个多语言的教会是在复活节后第五十天由天主圣神来实现的
同时也透过为亡者的祈祷而更加领略“诸圣相通功”的意义;为那些已去世的人们,不管他们已在天堂或还在炼狱中,他们都是与我们信友团体-基督的奥体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属于这基督奥体的一部分,因为基督藉着祂的死亡与复活
在复活基督的喜悦中,我呼求为天主圣父爱的怜悯临于你们和你们的家庭。愿上主降福你们各位!之后,我们把思绪转向遭受战争蹂躏的乌克兰,巴勒斯坦,以色列,缅甸,以及很多的其它国家。
教父们常以此节预表基督复活(参格前15:20)。五、五旬节(Pentecost)问8:五旬节如何计算?答:从荐新节后的第二天起数七个安息日,再加一天,共五十天。问9:五旬节应献上什么?
母亲不时提醒这些教友记得主日、瞻礼进堂参与弥撒,在家里也会带领大家一起祈祷、念玫瑰经、拜苦路。更重要的是,母亲也将信仰带给了我们,每次去教堂都会带上我们,我也因此走上了修道之路。
为解决部队的吃粮问题,郭神父将1937年8月2日和8月15日两大传统瞻礼,各地来板寺山圣母堂朝圣教友的捐款,买了一百多石小米,全部献给抗日军队,以表达他抗日爱国的赤子之心。
这一点,我们真得向农村和渔民老教友们学习,尽管他们中很多人不识字,但是他们从小学习背诵早晚课、玫瑰经、苦路经、瞻礼经,每天按时诵念,从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