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主显节是“正义与团结的社会”的希望


2008-01-07 13:38:20 来源:亚洲新闻

  主显节的奥迹就是指“世界之光基督出现在了人类面前”。只有在他内,才有希望消除那迷漫在人间的“浓雾”,特别是迷漫在今天这个充满了冲突,混乱和虚假的全球化社会里的浓雾。教会需要在基督内做处出见证,以建设一个“正义与团结”的社会,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所有的人类都可以像兄弟姊妹一样的生活”,这个公共利益也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富人与大部分生活在痛苦中的人所期望的。这些就是本笃十六世在伯多禄大殿隆重举行的主显节弥撒中讲道的主要内容。

  教宗首先强调了今天福音所叙述的:“贤士们去白冷朝拜小耶稣”,在这里宣报救世主诞生的是“一颗在很远就可以看得到的异星”。先知们早就预言过这颗异星:“由雅各布伯将出现一颗异星,由以色列将兴起一只权仗”(户二十四,17),但这是为全人类而出现的。教宗解释说:“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其意义是指基督诞生所带来的真光的象征:他特别表达了天主对亚巴郎后裔的祝福,这祝福最终是要给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人类”。
  教宗回顾了圣经中“天主子民的历史”是由努力实现自己盟约的天主和不断毁约的人类所构成的。为了更好的了解“主显节的意义”,教宗把巴贝尔塔的“伟大画面”拿了出来,因为巴贝尔塔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人类的骄傲(“来,让我们建造一城一塔,塔顶摩天,好给我们作记念,免得我们在全地面上分散了”创,十一4),但其后果则是“语言的混乱和人类的分散(参照创 十一7-8)。这就是“巴贝尔”的意思,那是一个诅咒的象征,与从天堂被赶出来没什么两样”。
  “贤士们从东方来到白冷是为了朝拜新生的默西亚,这一行为的开始与巴贝尔塔的行为正好相反:从混乱到理解,从分散到和好。我们发现在主显节和圣神降临节有着一种密切的联系:如果说首领基督的诞生也是他的身体教会的诞生,我们是通过贤士们来看所有的以色列子民,这预示着一个“多种语言的教会”,这个多语言的教会是在复活节后第五十天由天主圣神来实现的。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救恩历史的整个过程中,那将也是很有的意思的,这样可以欣赏天主计划的美妙,反映出天主圣三的共融生活以及忠信而稳固的爱,他的这种和谐与忠信的爱在人类的历史中从未间断过”。
  天主的这一伟大计划,发生在“大约四万年以前”,“他愿意发生在两千年以前的这个基督诞生的伟大奥迹作为他计划的颠峰;从那时候就开始说‘时期已满’,意思就是说天主的计划完满的启示于人了,并在基督内得以实现,但他也要求人类去接纳这位诞生的天主,因为他是天主忠于他诺言的一个证据,可惜通过这一奥迹,在今天的历史中仍然可以看到人类的不忠信”。
  教宗继续说:“这一‘奥迹’给人类带来了希望,是一个祝福的奥迹,他愿意该祝福能够临到每一个人身上,以至于可以像兄弟姐妹,和同一天父的儿子那样去生活。这就是关于人类和整个人类历史的真理所在。先知们所预言的天主的这一计划,在耶稣基督内得到完满的启示,现在正在通过教会来实现。但由于罪过和基于自私的冲突所导致的让人痛心的分离和强暴恰恰与天主的这一计划相反”。通过对今天弥撒读经一依撒意亚先知书的反思,教宗接着说:“同样在今天,依撒意亚所说的话仍然有效:‘黑暗笼罩着大地,阴云遮蔽着万民’”。
  教宗解释说:“我们不能说全球化与有秩序的世界是同义词,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经济霸权的冲突,能源,水资源和原始材料的垄断,这些都给那些分布在社会各阶层为建设一个正义、团结的社会而工作的人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今天的社会需要有一个很大的渴望,一个可以树立我们对公共利益的向往的渴望,即那些为数不多的富人与大部分生活在痛苦中的人的利益”。
  教宗本队十六世引用他的在希望中得救通谕里的话将世界的分裂与缺乏对耶稣基督的信心和希望联系在一起说:“这个伟大的希望只能是天主本身…这个天主不是随便的一个天主,而是取了人的形体的天主”(第三十一节):是在白冷的婴儿和死而复活者的身上障显出来的天主。如果有了这种希望,就可以保持适度。如果缺乏真正的希望,人们将会寻找短暂的、多余的和极端的幸福,这样将会毁坏了自己和整个社会。因此,节制不是一个单纯的苦行规则,但也是一个拯救全人类的途径。现在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只有选择一种清醒的生活方式,并努力去为达到财富的平均分配而努力,这样才有可能恢复社会的公正而持续的发展秩序”。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讲道结束之前,邀请邀请大家要有希望和勇气,他说:"今天的社会需要很多有希望并拥有足够勇气人。像贤士们那样勇敢,在异星的指引下开始了他们漫长的旅途,知道在一个婴儿面前俯首叩拜,并献给他贵重的礼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勇气,并依赖一种确切的希望。在我们的信仰旅途上,圣母玛利亚会支持我们,她会以母亲的抚慰来陪伴我们。阿门”。

本文标题:教宗:主显节是“正义与团结的社会”的希望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