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信德之常常祈祷
2014-09-11 13:22:35 作者:达陡 来源:《信德报》2014年9月11日,33期(总第597期)
福音中客纳罕妇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全心全意地信赖耶稣,坚持不懈地恳求耶稣,在苦难中仍旧满怀喜乐与希望。
福音在描写客纳罕妇人的祈祷时,用的词是“喊”。可见当时她祈求时的迫切心情。一个母亲,怀着对身处病苦中的女儿深切的爱与同情,为女儿祈求,向她所寄予信赖与厚望的耶稣基督,大声呼喊,表达心意,充满了人性的真情实感。
这种场景,在我们生活中时常发生。我去医院为病人施行傅油圣事时,经常看到怀抱孩子的父母,满脸焦急与不安,双眼对医生充满了哀求的神情。父母们看着针头扎进自己孩子的手臂,听着孩子痛哭的声音,感受着孩子在自己的怀中颤抖,他们好像自己在经受更为痛苦的挣扎一样。
客纳罕妇人求耶稣,喊说:“主,达味之子,可怜我吧!我的女儿被魔纠缠的好苦啊!”(玛15:22)这话真是这位痛苦的母亲内心的真实写照。她眼见自己的宝贝女儿,被病魔纠缠,而自己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能为力。被魔鬼纠缠的是她女儿,但是她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她求耶稣:“可怜我吧!”
难道主耶稣会不知道她女儿身处的危险,和她内心的极度痛苦吗?当然不会。但是门徒们却没有设身处地、怜悯体恤的心怀,他们甚至要把这妇人和她病中的女儿赶走,因为他们嫌这妇人一直跟在耶稣和他们身后叫喊,太烦人。这就是耶稣与门徒的不同,也常常是耶稣与我们的不同:耶稣怜悯人,我们常嫌弃人;耶稣热心帮助人,我们却常逃避责任。
这位客纳罕妇人并没有因为耶稣暂时的沉默而放弃祈祷,甚至,当耶稣说:“我被派遣,只是为了以色列家失迷的羊”(玛15:24)时,她也没有垂头丧气。要知道,耶稣的话对这位外邦女子来说,充满了心灵的挑战:我是来拯救以色列家族的,意即不是为外邦人而来的。当然,今天我们读到这段福音,心中一定明白,耶稣的心意不是要拒绝她的祈求,耶稣的心意更不是要告诉所有非以色列家族的外邦人:他来只是为拯救以色列家族的。耶稣要使这位外邦女子的祈求,在宗徒们和犹太人面前,彰显出天主的慈悲心意和权能。
事实上,这位客纳罕妇人的信心,真的让我们惊讶,因为她没有气馁,相反,继续前来,到耶稣跟前叩拜说:“主,援助我吧!”(玛15:25)
这是基督徒祈祷的好榜样: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坚信不疑,坚守到底。
主耶稣基督会俯听我们的祈祷吗?当然。耶稣曾对门徒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若你们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无论为什么事祈祷,我在天之父,必要给他们成就。”(玛18:19)“不论你们在祈祷时恳求什么,只要信,就必获得。”(玛21:22)
问题是,我们祈祷得太少了。一些年轻朋友来看望我,我问他们,你们每天祈祷吗?他们颇有些害羞地诚实告诉我,他们很少祈祷。这一点,我们真得向农村和渔民老教友们学习,尽管他们中很多人不识字,但是他们从小学习背诵早晚课、玫瑰经、苦路经、瞻礼经,每天按时诵念,从不懈怠。在祈祷中,他们深深感受到天主对他们自己和他们家人的恩典,他们来看望我时,我也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真切感受到他们的热心、平安与喜乐。
不要荒废了祈祷,弟兄姐妹们!远离了祈祷,也就远离了天主;淡忘了祈祷,也就是淡忘了天主。当我们越遗忘祈祷,我们的心灵就会越失落,生活质量也会一落千丈,来自圣神的平安与喜乐,也会离我们渐行渐远;而当我们越热忱祈祷,我们的心灵就会越有充实感,因为祈祷不断拉近我们与主耶稣基督之间的距离,直到与主心心相印。
还记得吗?天主圣神是在什么时候降临的?他是在众人同心合意祈祷时降临的。如今我们也渴望着圣神的来临,但我们能像当时的宗徒们、门徒们、妇女们偕同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一起,同心合意地祈祷吗?
祈祷需要的不只是时间,更需要我们用心,用一颗对天主钦崇朝拜、对自己的罪过谦逊忏悔、对身边的弟兄姐妹真诚友爱的心。主耶稣对门徒们说:“当你们立着祈祷时,若你们有什么怨人的事,就宽恕吧!”(谷11:25)想想看,我们多少时候都是怀着一颗不肯宽恕别人的心在祈祷啊!甚至我们的祈祷中,还包含着对自己的表功和对别人的轻慢呢!那个在圣殿前面高声向天主炫耀自己功德的法利塞人,和那个在圣殿后面头也不敢抬起的税吏,不是我们每位基督徒祈祷的镜子吗?
敞开心胸的祈祷,才具有信仰的意义,才真正具有祈祷的神圣性。主耶稣基督提醒门徒们,不要只为自己祈祷,也不要只为自己喜欢的人祈祷,也要为仇人祈祷:“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玛5:44)其实我们会有什么深仇大恨的敌人呢?生活中,我们无非都是因为一些小小的怨气、误会、吃亏等等,而对弟兄姐妹有了心灵的罅隙,怨气渐生恨意。当我们念着天主经:“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的时候,我们一想到自己蒙受天主如此宽恕与厚爱,理应也效法天主的爱而宽恕身边的弟兄姐妹。
同时,祈祷也正是宗徒们的职务特色。教会初期,宗徒们早已发现,他们的职务圣召不应该是操持日常生活琐碎、费心俗事饮食、缠身于物质利益中,而应该是“专务祈祷,并为真道服役”(宗6:4)。如此,教会中的不同神恩、圣召、生活方式、职务,便体现出来。所以,是否专务祈祷、服侍真道,也考验着我们每一位主教、神父,每一位肩负着福传使命的基督徒的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