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部队驻扎在山西洞儿沟,这里是一个大堂口,有神父时梁志忠偶尔也会去教堂参与弥撒,但只流于形式。解放后,五六年未回老家的梁志忠向领导请假探家,谁料这一回家,就再也没有返回部队。
都匀市天主教堂独山县尧棒乡的三棒天主堂所在的坝子(村寨)仅仅两户教友,其余的教友都在周围的坝子,最远的有八九十里的山路。“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周围都能传开,这里却传不开。”看守教堂的徐公无奈地说。
摘自阳泉天主堂的博客
大邑天主堂归还教会时,一切都要重新置办,全靠教友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蒲三娘将自己集存的钱为教堂买了大吊灯!当时虽然没有神父,但教友们仍然每个主日天都去集体念经祈祷,赞美天主。
因他们居住的城区距海勃湾和公乌素天主堂均有几十里远,所以除了大瞻礼进堂望弥撒外,还特地邀请本堂神父每主日前来教友门市上送弥撒。
是年,远东第三大教堂——嘉兴天主堂开始动工。1921年7月,方豪神父入嘉兴初学院。1924年12月25日,刘克明神父逝世于嘉兴文生修院,葬嘉兴。
大概是在我七岁那年,搬到湖南耒阳天主堂大院租住。神父送给我们兄弟二人一些圣教会儿童要理图书,我们边翻看,妈妈边讲解。也是这时候,妈妈开始教我们念经。不久,我就和哥哥随着大人到教堂望弥撒、告解、领圣体。
(谷10:45)我认识一位普通信友,施访梅女士,她生于一个传统的基督徒世家,自幼入徐家汇天主堂学习,接受天主教的教育。不幸的是,1949年她被迫离开徐家汇教堂,然而,跟随主的信念却始终未变。
他还为新建落成的天主堂亲手题写了“万有真原”的匾额。总之,天主教传入中国是经过几多周折、几多兴衰与艰难之后才兴起的。直到近代才成为中国公认的五大宗教之一,并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扎下了根。
在人们的记忆里,一提到藏族就会想到虔诚的藏传佛教,然而在澜沧江两岸、怒江上游以及金沙江流域偏远的藏族村落,蓦然间你会偶见山腰间矗立着十字架的天主堂,天主撒在藏区土壤里信仰的种子,在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