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蒲三娘


2015-02-10 10:30:57 作者:周玛利亚 来源:《信德报》2015年1月29日,5期(总第615期)

    2014年10月底,我回到老家四川大邑县,参加诸圣瞻礼、追思已亡,在本堂商神父的带领下,安排两天时间与教友们一同去每个教堂为亡者念经祈祷。
    在去世的教友中,有一位蒲三娘,虽然已别二十年,但她一直让我铭记在心。
    我认识她是在1990年,我家搬到县城南门外以后,离她家很近。最初我以为她是一个孤苦老人,七十几岁了还每天捡废品,后来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
    蒲三娘和老伴出生贫寒,没有上过一天学,没有儿女,没有固定收入,夫妻二人相依为命。三间破旧的小瓦房和小院是他们的家。蒲三娘每天早上五点钟就去批发市场捡菜叶子回来喂猪、喂鸡,做完了家里的活就到外面捡废品。
    勤俭的蒲三娘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邻居借钱、借米她都毫不犹豫,从不讨债,人们都尊称她“蒲三娘”。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有一家人几乎全饿死,只剩下一个幼小的男孩寄养在别人家,由村里负责口粮,后来人们发现那家人对小男孩十分刻薄,决定另外找人抚养。
    大家都认为蒲三娘有爱心,是最合适的,但蒲三娘的老伴不同意,认为会给他们带来流言蜚语。蒲三娘劝导他说:“我们两个也是孤儿,好想有人疼爱我们,只要有人给我们一点点好处都非常感激!”老伴被说服了。
    蒲三娘无微不至地照顾小男孩,早上先把饭菜做好温在锅里才去捡菜叶,回来如果发现锅里的饭菜没有动,就要到学校去看孩子是否病了,如果起晚了,怕上课迟到,就给他钱让他下课去买东西吃。
    男孩长大后在外地工作,每个月给他们寄钱来,一有机会就回来看望他们,还买来新衣服,但蒲三娘只要义子走了就换上旧的,说是干活方便。
    老伴去世时,义子接她去住,谁知蒲三娘住不惯,不愿过那种所谓的“福老太婆”的生活,义子只好把她送回来。
    勤俭惯了的蒲三娘仍然生活俭朴。有一次,路过她家门口,看见她正在盆里泡洗十来个从垃圾桶捡回来的蛋壳已经乌黑的鸡蛋,我劝她千万别吃这种严重变质的鸡蛋,她却说:“没关系,煮熟了就可以吃了。”她节省惯了,认为浪费了很可惜,我为她担心了好久!
    大邑天主堂归还教会时,一切都要重新置办,全靠教友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蒲三娘将自己集存的钱为教堂买了大吊灯!当时虽然没有神父,但教友们仍然每个主日天都去集体念经祈祷,赞美天主。有一次来了神父,蒲三娘奔走相告,专门来我家通知我们。
    冬月的一个星期一中午,突然有教友告诉我:“蒲三娘死了!”我连说:“怎么可能?她昨天在教堂念完经出来时还和教友开玩笑,又无病无痛的……”
    据说那天上午,邻居们听到蒲三娘的猪叫了好久,引起了注意,认为她生病了就去叫门,却没有反应,有人用梯子进去开了大门。大家走进厨房,就看见蒲三娘坐在吃饭的小方桌旁,好像休息一样,其实人已经死了。
    我到蒲三娘家时,教会当时的负责人吴二姐和教友们已在院子里设了灵堂,摆放了十字架、鲜花等,大家都说蒲三娘的脸色比平时都好看。教友们为亡者念经祈祷,轮流陪伴她。后来有人想到她的义子,遂去邮局查询,并发了一封电报。
    闻讯后,蒲三娘的义子连衣服都顾不上换,匆匆赶回来,见教友们把他母亲安排得是那么好,非常感激,看得出他对蒲三娘十分敬爱,他说:“一切由教会安排。”
    举行葬礼那天,蒲三娘的义子去外县请来了神父举行圣事,还请了摄影师,把整个葬礼摄制下来。从弥撒开始,义子就一直跪在遗体前,弥撒后,在去火化的路上教友们一直为她祈祷。
    大家都说蒲三娘比有儿女的人更有福,因着她的善表以及超出血缘关系的爱,所以天父特别钟爱她。

本文标题:蒲三娘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