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敬重的梁志忠教友
2020-07-27 16:54:20 作者:林林 来源:信德网
教会中的神职人员常被称为“基督第二”,修女们则称为“基督净配”,这是教会对这两种身份的传统描述。当神父们晋升铎品的那一刻,就注定终生追随基督;当修女们誓发永愿的那一时,就成了天主最为亲近的人。然而,身为修道人的笔者听了93岁梁志忠的感人事迹后,原本平静如镜的心海顿时泛起了漪澜,不停地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作为天主的特选者,我真的比这位老人更爱天主吗?”此时脑海中回荡起耶稣曾经三次问伯多禄的话:“你比别人更爱我吗?”仿佛耶稣也在问我:“我的净配,你比梁志忠教友更爱我吗……”
梁志忠教友每天下午3点钟在教堂的“苦路园”拜苦路,旁边是他在路上捡拾的废品
梁志忠老人从不论人事非,只懂得默默无闻,慷慨奉献。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身材瘦小的他从不拄拐杖,一直坚持为教堂打扫卫生。笔者采访当天,就亲眼目睹老人在教堂里手持墩布认真地拖着廊道,乍看之下,绝不相信这是一位93岁的老者。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他,笔者从他幼时的家庭背景谈起。
一、家庭背景 惨遭不幸
1926年,梁志忠出生于河北石家庄平山县的一个世代教友家庭,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他自幼聪慧好学,从小学到卫校毕业,成绩优良。梁志忠的父亲虽为基督徒,却只是一个挂牌教友,梁志忠说:“父亲虽是老教友,但从来没念过经,一辈子没跟信仰挂上钩。”加之母亲信仰一般,孩子们也在没有信仰的氛围内长大。
先说梁志忠的大姐,婚后因受不了婆家虐待,品味不到天主的安慰,对人生完全失望,跳井身亡,年仅23岁。
再说梁志忠的大哥,在日本侵华期间,不幸中弹身亡,24岁的年轻生命瞬间消失。
不多几年后,梁志忠的二哥也罹患绝症,生命刚刚跨过了30岁。
梁志忠的小妹更是在七八岁时,离开了人世。
五个兄弟姐妹中,只有梁志忠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
四个孩子的先后去世,狠狠地打击了梁志忠的父母,身心遭受了难以治愈的创伤。父亲晚年极为悲惨,80多岁时由于儿媳妇跟他发了几句牢骚,一时想不开,一气之下晚上上了吊。
父亲自缢,两个哥哥早逝,姐姐和妹妹的不幸,让梁志忠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也最终成为了梁志忠晚年走进信仰的转折点。
二、工作时代 迁居山西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梁志忠退休前的信仰是一个空壳,教会的一切为他来说是陌生的,他说:“从年轻时一直到我62岁退休,极少想起过天主,信仰早扔在了世俗的背后,扔在了欲望的背后,扔在了工作的背后,生活中找不到信仰的痕迹,只是知道自己曾经领过洗,是个教友而已,一生诸多大小罪过严重地伤害了天主,玷污了灵魂,亏欠了天主太多太多。”
25岁那年,梁志忠从“白求恩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部队当医生。当时部队驻扎在山西洞儿沟,这里是一个大堂口,有神父时梁志忠偶尔也会去教堂参与弥撒,但只流于形式。解放后,五六年未回老家的梁志忠向领导请假探家,谁料这一回家,就再也没有返回部队。
回家乡后,梁志忠与一位善良女子步入婚姻殿堂。婚后育有两儿两女。这时他在一所学校当小学老师,工作积极,教学有方。一年多之后,梁志忠受一位同学的邀请到一家医院重新干起了医生工作,毕竟医生才是他的专业。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也够吃够用。
1984年,梁志忠58岁时,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读书环境,全家人搬迁到山西榆次定居。在榆次,梁志忠在“鸣谦医院”继续从医,一直到62岁退休。回忆以往的时日,他感慨说:“因为工作比较繁忙,信仰在我的生命中没有位置。几十年来,信仰没有在我的生命中发挥作用,我的生命更没有彰显信仰,实在愧对天主。”
三、读经看书 回归信仰
1988年梁志忠退休后,没有了工作的劳累和忙碌,生活宁静了,时间有了,他开始思考人生,回忆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反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想起早早离他而去的兄弟姐妹们,这时他也记起了自己的教友身份,看到自己远离天主的生命,大半生已经随性地挥霍了,一心追逐世俗的光荣,却忘记了救灵大事,让他后悔莫及。他不想无所事事,毫无意义地度过余生。“想到父亲及兄弟姐妹们,惊醒了我,想自己的生命也不一定哪一天就结束了,我想回归信仰,让余生在信仰内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于是他找到了一本《古经大略》和一些其他圣书,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后来,除了看圣书,他更是每天手不释卷地读圣经。“通过读圣经、圣书,我才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明白了荣主救灵有多么重要。值得感恩的是,退休后天主让我经历了数次灵魂的显现,借此来唤醒我的信仰,挽救我的灵魂。”
穿越时光的隧道,梁志忠又记起了自己年轻从医时的一段真实经历。当时30多岁的梁志忠步行去另外一个山村给人看病,途中全是羊肠坂路,崎岖难行,山路右侧就是近10米深的河滩,河滩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头。半途中,梁志忠一个踉跄摔倒,转眼间便跌入河滩,整个人重重地摔在了众多棱角的石头上,依照当时的情形,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不死也是重伤,然而出乎意料,他竟然没有受伤安然无恙。如今回想起这件事,梁志忠才经验到是天主救了他,虽然大半辈子的时间把天主忘得一干二净,但天主却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救他于危难之时。
天主爱那些懂得感恩懂得悔改的人。天主的救命之恩和对他不离不弃的大爱深深触动了梁志忠的心灵,唤醒了他的信仰。他感恩不尽,悔罪莫及,苦求天主宽恕他年轻时所犯的无边无数的大罪,尽力补赎自己和家人们带给天主的重重伤害。自此,梁志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读圣书、祈祷,参与弥撒,拉近了与天主的距离。
不仅如此,梁志忠还经常守斋克己。尤其当他近90岁时,悔罪补赎之心愈加强烈,一般偌大年纪的老人都在讲究营养餐饮时,他竟然天天守大斋。他的二儿媳李喜联说:“3年多了,老人这份对天的爱和赎罪之毅力实在令人敬佩。”
当笔者问及有无伤害身体时老人说:“从未影响到我的健康。而且我常常向天主要补赎做!但天主到现在也没给我,身体一直很好。”
笔者一行和他的家人都被老人的诙谐逗笑了。
然而笑过之后,我们都惊讶老人刻苦之毅力,感动于他对天主这份纯真之爱,守斋的毅力正是来自于他对天主深深的爱。
梁志忠的二儿子梁桂林告诉我们:“父亲在饮食上从未有过挑剔,我们吃啥他就跟着吃啥,从不让我们给他单独做。有时给他做了,他也做克苦不吃。最多就是比较硬的菜给他用火多炖一会儿而已。”
不仅如此,老人对拜苦路更是情有独钟。
2015年,梁志忠所在的流村建起了教堂,教堂的院子里修了一个“苦路园”。自此,老人每天下午步行一公里,3点准时来到教堂,先在“苦路园”一处一处地跪拜苦路,然后进堂朝拜圣体、看圣书、念玫瑰经和慈悲串经等,一直到晚上晚祷结束后,二儿媳再用电三轮把他带回家。一年四季,几乎无一天缺席,风雨无阻,这成了老人4年来雷打不动的一个习惯。
笔者采访当天,下午4点多钟走进教堂,第一眼就看到老人正在跪凳上虔诚地朝拜圣体,旁边放着《朝拜圣体》《赤子童心爱耶稣》和一个缝制的念珠包。
梁志忠的二儿媳告诉大家:“老人每天直直地跪在用石头砌成的小路上,一处一处地默想耶稣的苦难。夏天顶着似火的骄阳,冬季冒着逼人的寒气。”
有一次,老人正在拜苦路时,骤雨突然而至,梁志忠在一个角落里避雨,雨停后,马上又跪在湿地上,继续拜完剩下的几处苦路。
老人虔诚的身影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心底。
老人对天主的这份挚爱,这种刻苦的精神,重重地撞击了大家的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心中是满满的感动。
梁志忠教友在擦拭苦路园里的雕像
四、捡拾垃圾 捐献教会
梁志忠在每天步行去教堂的路上,边走边捡拾垃圾、饮料瓶子等,既是环保意识,也为奉献教会。二儿媳说:“一年下来,老人捡的垃圾、瓶子等能卖三四百元,自己一分不留全部交给教会,多年来一直这样。”当笔者问老人:“您93岁高龄,弯个腰多不容易呀!您又不差钱,步行二里路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还要捡这些东西?”“教会里需要钱呀!”朴实的一句话,掷地有声,感人肺腑。也许有人认为一年三四百块钱为一个堂口来说微不足道,然而这却是一位93岁的老人的一份真挚的心,每一分钱里,都浸透着他对天主、对教会的爱。在天父的眼中,他的这些日积月攒的小钱却是价值无限。
就如圣经上耶稣称赞穷寡妇时说的:“这个穷寡妇比所有向银库投钱的人投得更多,因为众人都拿他们所余的来投,但这位寡妇却由自己的不足中,把所有的一切,全部的生活费都投上了。”(谷12:43-44)
在衣着上,老人更是简朴。“老人身上穿的都是他自己在垃圾堆里捡来的衣服。”家人说的话让人感到惊讶。
“您为什么要穿捡来的衣服?”老人用他那布满沧桑的大手掀起一个衣角说:“这捡来的也不破啊!”更让人敬佩的是,家人给他买的新衣服他也不穿,转手就送给更需要的人。
当笔者回到住地,在寂静长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眼望明亮繁星,内心不停地问:“作为基督净配的我,真的比这位老人更爱天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