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邀请大家思考那些让我们感到“受阻”、深处绝境的情况。事实上,有时继续抱有希望似乎毫无意义,继而我们变得逆来顺受,不再有奋斗的渴望。福音中用“瘫痪”的形象描述了这种状态。
,享受复活的光荣;“悲莫悲兮生离别,”毕竟我等乃是凡夫俗子,奶奶的离世也是我们的一大损失,带来的创伤与痛苦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愈合或消失。
休息时间,张老师见我是会务人员之一,就询问了我一些关于会议的问题,互报姓名后,我知道了张老师的大名。
借参加信德之友分享交流的机会,使我再次回到我的故乡——河北省大城县,亲身体验了当地教友们时常喜乐、不断祈祷、事事感恩的信仰生活。
因此你们会询问自己生命的真实意义:‘我满意我的生活吗?我还缺少什么?’”教宗告诉青年们:“不要害怕面对这些问题…为发现能使你们完全满意的生命计划,你们要聆听天主,他为你们每个人都有一项爱的计划。”
"我渴"(若19:28)亲爱的兄弟姐妹,在耶稣受难叙述的中心部分,在耶稣生命中最光耀同时也是最黑暗的时刻,《若望福音》给了我们两个包含着一个巨大奥秘的词:“我渴”(19:28),以及紧接着的
路途之长,行路之苦,使文神父倍感疲乏,然而心中燃烧着的那团福传的热火使他不顾一切地向目标走去,无条件地向天主的旨意说是。
以至于他说:是母爱改变了我,并带我走进了修道院。二、走进修院卢若望神父说:母亲是我圣召的摇篮。初中毕业后的卢若望,由于成绩差,早早结束了学业,准备外出务工。
有一次,我打的去清华大学,我说从西南门进去,司机信心满满的说其他门也可以进,结果那一天其他门不让进。最后只能绕道西南门进去。
其中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深,就是有一些修道人是越修道越没有人情味,越修道越没有爱,原因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