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种情形,妈妈给她讲了很多教会的道理和应守的诫命,临走时还送给她一些慕道的相关书籍和一本《圣经》,希望苗苗能更深入地了解教会道理。
《圣经》中另一个相反的范例是比拉多。耶稣与比拉多谈论到真理的话题,比拉多本来已经接近真理的大门,因为他追问道什么是真理?(若18:38)然而,随即他却转身离去,遂与真理失之交臂。
在今天的教理讲授中,我们将从圣神在圣经中对我们的启示,转向祂如何鉴临和运作在教会生活中及在我们基督徒生活中。在最初的三个世纪,教会觉得没有必要明确表述她对圣神的信仰。
天主教的信仰、《圣经》中的故事,是我儿时的蒙学。当时,让我引以为傲的是:耶稣的12名宗徒中,有他在加里肋亚海边最初选定的的4位渔民:西满(伯多禄)和他的兄弟安德肋,还有另外一对兄弟:雅各伯和若望。
这标题指的是圣经最后几节中的一节,在《默示录》中,说:“圣神和新娘说:来吧!”(默22:17)。这个祈祷是对谁说的呢?是对复活的基督所说。
含泪播种与含笑收获这句话出自圣经里的圣咏:“那含泪播种的人,必含笑获享收成;他们边行边哭,出去播种耕耘,他们载欣载奔,回来背着禾捆”“含泪播种”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人在我们的前面,默默地弓着背弯着腰,披荆斬棘
他的情况,圣经中没有特别指明方向,而只是说他正在旅行。宗教信仰与此无关。这个撒玛黎雅人只是停下来,因为他是一个正视另一需要帮助者的人。怜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
答:这是圣经和教会对信友身份的描述。我们因着洗礼,都成为天主的子民,被召叫去分享基督的司祭职,即在弥撒中,不只是观看或旁观,而是积极参与,把自己与祭台上的无玷祭品——基督的圣体圣血——一同奉献。
(v.25),并他通过圣经告诉,基督必须受苦、死亡和复活。希望的温暖在两个门徒的心中重燃,然后当夜幕降临,他们到达他们目的地时,他们邀请神秘的旅伴和他们住在一起。耶稣接受了,并和他们一起坐在餐桌旁。
经过二千年来无数神学家的努力,基督教的教义与伦理道德标准发展的相当严密、完备,既体现了圣经原则与基督教传统,又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极强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