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在生命中、在灵性生命中进步的必要条件。完满的宁静假若‘一尘不染’、毫无情绪,而且以此作为选择和行为举止的标准,那么我们就会缺乏人性:我们不能不关心感受,作为人类,感受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
这也就是巴乌斯托夫斯基所说的“生命丢失”吧。
教会聆听每个人发自他们个人良知的故事,然後提供生命的圣言、爱的见证,这爱忠信到底。如此一来,人们心中将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厄玛乌两位门徒与耶稣相遇时,他们正逃离耶路撒冷。
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他意识到失去与父亲的关系,自己的生命将毫无意义。要得到生命就要与父亲建立关系,这渴望催迫他重返家园。幼子悔改后,再次与父亲建立个人关系。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圣经中只是在找寻一具尸体,过去的耶稣,没有生命的耶稣。但是读经是一个相遇,我去读它,去辛苦地研究它,同时天主也来跟我相遇,不只是我朝向他走,他也朝向我走,双方相向走,越走越近。
而我们的生命又何尝不是一个朝圣——朝向天国的历程,只不过我们常常在圣贤道上犯错,以至于不能活出主的样子来,但主的大爱始终都在包容我们,他并不要求我们做个完美主义的人,只要求我们在主的爱中
主你没有看到我这么忙吗?主你不知道我这么辛苦,这么热心,这么爱你吗?只是事多,可能还不至于思虑烦扰。
我们应该寻找内心尚存的一息生命,怀着记忆和警醒的态度,重振这生命,好使自己不断地进步。悔改吧!从表面转向现实,从温床走向热忱。第三种被召叫悔改的,是类似匝凯这样的人,税吏长、富人。
我们的东方宗徒沙勿略宁愿冒险一试,牢记着我主耶稣基督的话,“爱惜自己生命的,就丧失生命;在世上憎恨自己生命的,就保存生命于永生。”
教宗说,保禄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与耶稣相遇,这个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命。从此他不再依靠自己的力量严守法律,而是将自己完全与天主白白赐予的爱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