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控制和完美主义
2016-07-25 15:14:47 作者:刘阳 来源:《信德报》2016年6月23日,24期(总第682期)
路加福音记载了玛尔大和玛利亚姐妹俩的故事。当耶稣被请进家门,妹妹玛利亚和门徒们一起坐在耶稣的脚前听道,姐姐玛尔大在厨房里忙,一扭头却看到妹妹跟没事人一样,一股无名火腾地窜上心头,玛尔大立刻怨气冲天地跑到耶稣面前说:主啊,你不介意玛利亚把厨房这些事全都甩给我一个人做吗?你叫她来帮帮我呀。
玛尔大的身上,带着这个世界的真相。真相就是,我们心里忙乱,一年到头为了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事多并不能成为发怒的理由,如果一个人因为事多就发怒,很简单,他就不应该做那么多事。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就像人“啪”地用力拍一下桌子,杯子里面的水就洒出来。被激动出来的,一定是杯子里原来就有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有怒气不见得是坏事。怒气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关注自己里面的状况,必须进行属灵的体检了。
精英是对人接纳度最低的人
你忙了一整天为谁啊,哦,为家人,现在家人就在你面前,一天没见了好好说句话总可以吧?下班回家的路上,我们就可以这样祈祷,主啊,求你帮助我做一个仆人,回到家里不是准备接受服侍,而是即将开始服侍,服侍我的家人,求你帮助我不把工作当中的疲累、沮丧、自怜、自义带进家门,免得一回家就被一点小事激怒。
如果你因为忙了一整天属灵的事,变得很有脾气,那里面一定有谎言,自我中心的服侍会扰乱我们亲近主的心。太在乎自己就会带来比较。看“我的妹妹”,可以帮忙却不来帮忙,剩下我一个人在这儿流汗。妹妹不支持也就算了,主耶稣你也不在意吗?你怎么不说说她?主你没有看到我这么忙吗?主你不知道我这么辛苦,这么热心,这么爱你吗?
只是事多,可能还不至于思虑烦扰。玛尔大并不是一个缺乏能力的人,她是很有素质的,她不是一个做事不讲究质量的人,也不是一个赖在沙发里只会叫苦的人,她想要做到最好。问题恰恰在于玛尔大太想做一个好主人了,好的标准是她自己认为的!而玛利亚只想做一个好门徒,所以她领受了上好的福分。
信主前我们在世界上,为了自己的成就为了别人的认可,和每个达不到标准的细节较劲,费尽心力想做到最好。什么是精英?精英就是追求完美的一小撮人,没有人是完美的,精英就成了对人接纳度最低的一群,甚至不接纳自己。人之所以成为精英就是因为对误差几乎零容忍。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何止是男人,女人早就开始对自己更狠一点了,因为她要做成功女性,压过男人。
许多时候我们真的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但健康、睡眠甚至和配偶、孩子的关系都受了影响,里面的消耗有多大,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被天主无条件接纳的爱吸引、被恩典的气息吸引,但信主之后很快又把完美主义不由自主地带进信仰,努力通过行为来证明自己在属灵上也是精英,重新开始追求属灵的完美主义。我们因为自己是罪人病人来到教会,却把接下来的一生都用来证明自己其实一切都很好。
如果玛尔大一直这么易怒,其他人很快就会发现,当玛尔大的事情做得越多越漂亮,她伤的人就越多,别人就越难与她同工。热心服侍的玛尔大成了让耶稣担忧、让教会头痛的人,因为教会不是事工,教会不是组织,教会是人!人就会看重关系,就要允许犯错。当父母的都知道,小孩子天生就有犯错的权利,因为他们是通过犯错来学习的,属灵的婴孩同样如此,否则领袖的完美会让同工无法成长,同工的完美会让会众无法成长,整个教会就被完美主义律法的套子严严地束缚住,变得死气沉沉。
发怒有好处吗?
玛尔大发怒有背后,深层的问题是她想要控制人,让人都听她的,让玛利亚听她的,甚至让耶稣听她的。从做事追求完美、想要控制细节开始,最后一定落入企图控制人的地步。
根据美国圣经辅导专家派罗的定义,掌控就是透过激起对方的情绪反应,来操控另一个人或局面,好让自己的意图得逞。玛尔大没有直接告诉耶稣她的真实需要是希望有人和她一起预备食物,也没有直接告诉耶稣她对玛利亚的不满,她所做的是想要挑动耶稣的情绪,“你不在意吗?”她想让耶稣产生同情甚至负疚感,玛利亚让我忙成这样,我很不开心,主啊,你都不在意吗?我们看到,玛尔大的话里分明有明显的掌控成分。
如果你问玛尔大,你在用怒气控制人吗?她可能觉得很冤枉。你问一个3岁的孩子,你知道你在用哭闹控制父母吗?他完全不知道你在讲什么,但他已经会这样做了。掌控者不一定觉得自己在掌控人,但他知道,做一些特定的事说一些特定的话,他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他常让人感觉他是无助的、受伤的、难过的,背后却藏着攻击性,所以耶稣点穿了玛尔大是要夺去玛利亚的福分。
掌控的罪,与骄傲的罪相通。他要掌控,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比别人高明,神所造的另一个人不值得他尊重。掌控的罪,本质上是对神创造的蔑视。一切尽在掌握,想要成为神一样的存在,这就是撒旦堕落的原因。要知道,连天主都不控制人,天主都给人自由意志。耶稣来是要让人得自由,从来自撒旦的一切捆绑和辖制中释放人,因此他虽然爱玛尔大,但对玛尔大的回答却是斩钉截铁的,玛利亚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掌控的罪,有时非常隐蔽,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往往都是以爱之名,中国人的孩子可能从小就听惯了一句话“爸妈这样做是为了你好”。
当孩子超过18岁,有独立自主权,他的人生是他跟天主之间决定的,父母放手很难,但天主不喜欢我们掌控。尊重孩子当然要冒风险,父母心里的确焦虑,但天主要我们将一切忧虑卸给他,不能因为思虑烦扰就去掌控。
倾倒的香膏
其实,做事的不都是玛尔大,不做事的也不都是玛利亚。耶稣接受我们原本的样子──不管是像玛尔大多些还是像玛利亚多些;耶稣并没有对玛尔大说:为什么不能学学你妹妹玛利亚呢?他知道玛尔大永远不会变成玛利亚,玛利亚也永远不会变成玛尔大。耶稣说, “玛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上好的福分,耶稣爱我们,邀请我们靠近他,但我们要自己愿意,他不会替我们选择。我们人的爱是:我爱你,所以我就替你选择。
人容易产生的一个误区是,以为玛尔大要生命更新就一定要变成玛利亚。其实,玛尔大的出路不是成为玛利亚,玛尔大的出路是主耶稣是十字架。玛利亚的出路同样是主耶稣是十字架。
每种旧我的性格,不但玛尔大的旧我,连玛利亚的旧我,都必须钉死在十字架上,才有新生命活出来。
有一位香港牧师Sam,几年前体检发现得了一种很凶险的淋巴癌,化疗8次。他说以前都是我安慰会友,现在轮到自己了,因为见得多了,并没有特别恐惧。
Sam说自己年轻时立过志,要像玛利亚一样为主倾倒自己的一生,后来服侍久了,还以为自己的事工可以一直做下去,忘记了玉瓶是会碎的,生命随时可能结束,瓶子里的香膏也只剩下一点。
Sam说,治疗阶段扫描癌细胞时,走进那扇大门,你的ID、手机、信用卡还有事业事工都带不进去,妻子也只能在外面等。Sam说,我喝下药水要躺着等一个小时,那时只有耶稣和我在一起,我就祈祷,圣灵就极大地充满我,我听到耶稣给我一句话,“我们成了一台戏,让世人和天使观看”,我的眼一下被打开了,连天使都在观看,这个人躺在病房里有没有见证出基督来。他说,尽管有软弱,但我感恩,可以让世人在试炼中看到神与我同在。
穷人是重要,事工是重要,但耶稣说:“至于我,你们却不常有”。主藉着癌症提醒Sam,我们和主的关系更重要。Sam说那一刻他躺在病床上重新立志,要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香膏倾倒在耶稣身上,单单因为他是配得的,单单因为我们爱他。
来自《境界》,微信号newjingjie
因篇幅所限,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