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从13世纪中起建,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直到今日修缮工程仍然不断。想想我们现今的中国教会,寻找一座建造为期十年以上的新教堂都属不易。
藉着礼仪,人的内心扎根并建基於天父在他爱子内「爱我们的大爱(弗二:4)。这是同一的天主奇妙工程,在任何时代,在圣神内(弗六:18),藉着祈祷,得以活现和深入人心。
(彭建民)
皇帝遂赐地建教堂,并亲题“万有真原”匾额;又题一联:“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宣仁宣义,聿照拯济大权衡。”又作一诗《十架森森萬象眼轮中》挂在中堂。
在王纯光会长和当地教友的共同努力和热心捐助下,在当地政府、教会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下,1999年5月6日一座美丽的教堂终于在仙河西畔建成了。这就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教堂。
弥撒中,主教讲道,提到潮州地区昨天下大暴雨,大面积停电一天一夜,积水严重,有的地方积水深一米多,最深的达二米八,潮州教堂也进水了,今年五月份刚刚庆祝建堂120周年,以前从未进过水,现在堂里的管风琴、钢琴
圣依纳爵的“明辨神类”灵修即建立于圣神的引导之上。第18-19节:「这样,世人的道路才可以修直,人们才能够学习你所喜悦的事,并且赖智慧而得救。」
信仰的本质:信仰必须建基于天主圣言,而不是依赖神迹。圣言是救恩的普遍道路。灵修问题供默想:我的生活中是否也「看不见」那些在门口痛苦的拉匝禄?我是否认真聆听天主在圣言与教会中对我说的话?
我的生活是否真正建基于信德?我是否愿意在黑暗中仍然信靠祂?愿这段读经帮助我们在祈祷、信德与望德中成长,直到主的启示完全显现的那一日。
他从大公教会的传统对中国基督教的重要性立场,系统地研究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神学的价值、意义和启迪,令人瞩目。就其在华人基督教界的学术影响而言,这样的研究理应引起各地华人天主教神学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