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阐明,基勒乃人西满的行为似乎有些矛盾:他被迫背起耶稣的十字架,走向加尔瓦略山,因此纵使这并非他的本意,他却亲身参与了主耶稣的受难。
教宗良十四世在冈道尔夫堡的宗座堂区维拉诺瓦的圣多默堂主持弥撒,在弥撒讲道中省思了“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比喻,强调其目光透露出天主对我们的怜爱。
尔心所好,彼亦好之。尔心爱彼,彼亦爱尔。……赐彼速登天栈,常享真荣。痛定思痛,又感到一丝欣慰,因为他不再受病苦的折磨,而是以天主忠仆的身份去天国领受永远的赏报。
最近读《爱的力量》,亚尔斯本堂神父维雅内的传记,让我感动的一点是:当维雅内刚到亚尔斯时,进堂参与弥撒的仅仅是十几位老年妇女和小孩,正如派遣他的主教所说的,那是个对天主很冷淡的荒芜了的堂区。
但英国的思想家朱·勒纳尔就十分担心这个问题,他说:“今世的‘公道’却不能不令我对另一个世界的公道产生怀疑。我十分担心上帝会犯错误,他会把恶棍送进天堂,把好人打入地狱”。
于是到了撒玛黎雅的一座城,名叫息哈尔,靠近雅各伯给他儿子若瑟的庄田,在那里有雅各伯泉。耶稣因行路疲倦,就顺便坐在泉旁;那时大约是第六时辰。有一个撒玛黎雅妇人来汲水,耶稣向她说:请给我点水喝!
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三位宗徒在跟随老师前往耶路撒冷途径大博尔山时,耶稣在他们面前显了圣容,真是美极了;耶稣赎世牺牲的纪念正包含了这样的美。
在讲道中,泰国东北部乌隆他尼教区主教GeorgeYodPhimphisan蒙席重申了亚洲主教会议后宗座劝谕《教会在亚洲》的教导,激励信徒们“发现我们与其它宗教的许多相似之处”,从而展开“和平的”对话。
她费尽辛苦,于公元320年9月14日,终于找到了耶稣的十字圣髑,就在加尔瓦略山上盖了一座大圣堂,供奉十字圣架。 敬礼十字圣架上的耶稣,自然会想到十字架下与他同忧同苦的圣母。
类似的事也曾发生在1997年,当时古巴总统菲德尔·卡斯特罗,鉴于翌年1998年1月若望保禄二世访问该国,决定把12月25日定为国定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