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天国的基本原则
2008-12-31 11:20:33 作者:王正光 来源:信德报(总第359期)
耶稣将天国比喻为一个家主,分别在清晨六点钟、九点钟、正午、下午三点钟和下午五点钟到街头招请工人到葡萄园工作。日落发工资时,不论工作时间长短,一律发给一块银币。此时,先受雇来的工人,抱怨家主说:“我们冒着炎热劳动了一天,这些最后来的只工作了一个时辰,你却对待他们和我们一样。”家主回答说,我没有亏待你,我们讲定不是一个银币吗?我愿这后来的和你同等对待。难道我不可以拿我的财富做我愿意的事吗?或是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玛20:1~6)
乍一听,早来工人的抱怨似乎有理。因为早来的干活多,按劳付酬,多劳多得是人间公认的制度。不讲工作量,不计劳动时间的长短,一律同等对待,似乎没有按照人间的社会学、数学、经济学……等科学规律办事,这合理吗?这正是早到工人抱怨的来由。
葡萄园内究竟以什么为准则来计算工资,进行劳动分配,是一个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奥秘。为了窥探这个一律同等的分配制度到底好不好,就不妨先看一看人间等级制度的分配到底坏不坏。
走笔至此,仿佛耳边响起来自历史深处的长吁短叹:“早起到陂塘,归来亦夕阳。得鱼不自饱,辛苦为谁忙?”(戴熙《题画》)这是渔夫的哀叹;“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这是蚕妇的控诉。还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白居易)……如此等等远古的呼唤,姑且不论,这里仅对工作时间的长短决定工资多寡的制度,稍加剖析便可窥一斑。
那些晚来的受雇者,为什么会晚来呢?他们有的机遇不佳,久等而不见雇主,只好在寒风中瑟瑟地颤栗;有的人距城较远,鸡鸣早起,踏月上路,或乘早班车、或赶头班船,到达城里,已红日东升;有的或因家人患病,需请医熬药;有的或因突发事件而延误了时间……如此种种的劳累和体力消耗,与早来上班的劳力支出应相差无几甚至更多。只是他们的消耗不是在工作岗位上而已,因此葡萄园外的人间社会对这部分的体力支出,是决不认账的,也自然不会计算在工资之内了。他们的劳力支出得不到补偿,这就决定了这部分人失去了与其他人一样地享受正常生活的机会,也就造成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的不平等。愈需要钱用的人就愈没有钱,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病和犯罪活动。实行这种制度,又不容忍它带来的后果,警察只好在这种制度与后果之间疲于奔命。
这种等级制度为天理不容。葡萄园的家主在雇请工人时说:“我会给你们合理的工资”。(玛20:4)这个“合理”就是指的支付雇工在葡萄园外的不可避免的劳动力的支出。这里不仅包含着以人为本的情理,而且饱含着对人的慈悲态度。打破了人世间虚假的平等,实现了实质上的平等。而且填平这些差别的钱,既不是克扣其他工人的工资,也不是由众人摊派而来,而是家主的慷慨善良。
既然自己毫无损失,并圆满地得到了自己应得的一份,本应感谢家主才对,又为何眼红呢?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他只希望自己富,不喜欢别人与他同样富,甚至希望别人穷困潦倒。因为他追求的就是这种差别和等级,并在这等级“差别”里实现他的理想国。他满以为自己来得早,资格老,并以此为资本,步步高升,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哪晓得沐浴春风滋润雨露的并非他一人,而是整个葡萄园的工人。家主填平差别的善举,打破了他独富的美梦。
他的抱怨和嫉妒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家主的严厉谴责。由此可见,仁爱之心,慈悲之本,是葡萄园不可动摇的天理天规。
天国的奥秘无人知晓,但寻找天国的愿望植根于人的灵魂之中。英国文豪莎士比亚也曾透露过他对天国来临的某些猜想,他说“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利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威利斯商人》)莎翁也想到天国的慈悲原则并为之呼号。
莎翁离开人世有390多年了,对于天国的情况早已知晓,我想那个红眼病工人,孜孜以求的等级制的假“公道”,决不会进入万善万美的葡萄园。但英国的思想家朱·勒纳尔就十分担心这个问题,他说:“今世的‘公道’却不能不令我对另一个世界的公道产生怀疑。我十分担心上帝会犯错误,他会把恶棍送进天堂,把好人打入地狱”。(《日记》) 勒纳尔的担心是被人间的丑恶吓破了胆,我揣摩他怕那个红眼病工人在家主面前打小报告,说晚来的人都是贪睡怕苦的懒虫,反正干多干少工资一样,明天家里没事也不会早来,丑化他们是不值得光照的一群懒汉。……勒纳尔怕家主听信这些谗言而改变国策,更怕任用坏人执掌葡萄园,扩大等级差别,而取消仁慈的基本原则。其实,勒公是杞人忧天。
首先,后来的一群人,蒙家主慈爱接纳了他们,也没有受到藐视和歧视,发给同样的报酬,他们感恩都来不及,又怎会偷懒躲闲呢?再者家主态度坚决,面对“红眼病”无理的抱怨,斩钉截铁地说:“我愿意最后的和你的一样”,并且反问他说:“难道我不可以拿我的财富,做我愿意的吗?”还进一步揭露他说:“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这是何等的义正词严,又是何等地是非分明啊!勒公更应该放心的是,那个红眼人已离开了葡萄园。家主对他说:“拿你应得的,走吧!”(玛20:14~15)
我想这个等级制度的狂热者,不改变他根深蒂固只许自己发财,不准别人得救的顽症痼疾,即使卷土重来,也同样会碰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