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这是整段经文的高峰。耶稣在我们是罪人、敌对天主、无力自救时,就为我们死。这种爱是「白白给予」的,正体现出恩宠的本质。灵修:在耶稣圣心中,我们看到的不是责罚的火,而是燃烧的慈爱。
背景:这里是整段的高峰与转折:从人类的无知转向对天主智慧的恳求。希腊原文中“智慧”是女性化的“Sophia”,与圣神(Pneuma)关系密切。“派遣圣神”预示圣神的启示功能。
灵修层面:这是望德的高峰:即使看不到立即结果,信仰仍坚持等候天主的正义显现。正如《希伯来书》引述此节时说:“你们需要坚忍”(希10:36-37)。
堂区的活力需要更新,好让堂区能按照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文献及其后的教会训导,重新发现每位受了洗的信友作为耶稣的门徒及福传者的召叫。
在梵二会议对神恩的重新重视与开放之后的两年(1967年),一群杜肯大学的天主教老师和学生在一次周未的避静中,有许多人经历了圣神充满和异语神恩的经验。
公元742年,德国雷根斯堡(德国东南部古城)宗教会议首次正式规定,在军队中设立随军神父一职,但是禁止这些上帝的仆人携带武器或直接参战。随军神父一词,本身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使用的。
(二)宣传、整顿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弥撒讲道中点拨、宣传窗、堂务会议、学习班上课、家庭聚会等)宣传此项活动的意义及目标,使“一人一班”与“一天一章”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梵二大公会议在《教友传教法令》中强调:“一切基督徒都负有一项高贵的使命:为使上主救人的信息到处为所有的人知晓、接受。”
据锺志坚神父介绍,无论多么忙,黎主教每周都会召集教区副主教、总务长和秘书长一起至少开一次会议,研讨教区事务,落实和制订工作计划。
这种小型信仰团体并非仅是教会生活的补充,而是驱动堂区从“静态机构”向“动态信仰生命体”转型的强劲引擎,深刻呼应了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梵二)所倡导的“教会是天主子民”(伯前2:9-10;《教会宪章》LG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