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之间,父亲、弟弟和弟媳相继去世,侄女小书琴成了一名孤儿。她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养育小侄女的责任。教会为继父一家所践行的爱,李珍花比谁都知道得清楚,深深地铭刻在脑际、心间,终生难忘。
修女姑姑为孩子们的择偶非常操心,希望她们嫁的是热心的教友,而且婆家能接纳这些孤儿出身的孩子,同时也能接纳黎明之家其他的残疾孩子。天玉芳的丈夫申建超是宁晋县唐邱村人,身体健全,人比较老实,不爱说话。
耶稣选择这种隐身在圣体内,可见的、永远和我们住在一起的方式,使我们确信他所言:我必不留下你们为孤儿,我要回到你们这里来(若14:18);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
比如耶肋米亚先知曾说:你们凡由这些门进来,朝拜上主的犹大人,请听上主的话……改善你们的生活和行为,在人与人之间行事公道,不虐待旅客、孤儿、寡妇,不在这地方倾注无辜者的血,不自招祸患去跟随外方的神祗
1905年3月洞儿沟发生伤寒,孤儿们不幸染上伤寒,3月19日雅松达修女自己也染上了这病,病情日渐加重,4月7日进入临终状态。忽然,一股柔和的清香弥漫整个病房,在场的人都很惊讶。
英敛之还主持为一年前遭受水灾的孤儿们建了一座孤儿院。孤儿院叫香山慈幼园。那个孤儿院里出了好几个党的早期领导人。这些孩子是孤儿,没有亲人。他们当中很多人开始读一些进步的书籍,后来成了革命人士。
听到这句话,女儿那种天生对父母之爱的渴望被击得粉碎,刹那间,我感觉自己好像一个被抛弃的孤儿。那晚我整夜未能入眠,任眼泪流淌,任心在滴血。铭心难过地说。
到达洞儿沟后,开始了喂猪、喂牛、挤奶、做饭、看护孤儿的工作。她微笑、她宽恕、她隐退、她为人服务,她的一生完全变成了一首赞美上主的颂歌。
如果大姐过世了,按照美国的政策,孩子成为孤儿,没人照管,政府就会接管,所以汪神父只能留下来照顾大姐和三个孩子,并决定申请作3个孩子的监护人。
他们照顾团体中有需要者,如孤儿、寡妇、贫病衰弱者,为他们操管饮食,同时也负起向外宣传和讲解褔音,为人施洗等生活见证。然而,宗徒大事录却始终没有直接和明显地称他们为执事。